新一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程(4)
2015-06-14 01:38
导读:按照哈佛学者诺兰(Richard L. Nolan)的信息技术被业务系统吸收演进模型[12],由于信息技术支持能力的渐进性,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发展遵循着由底向上逐
按照哈佛学者诺兰(Richard L. Nolan)的信息技术被业务系统吸收演进模型[12],由于信息技术支持能力的渐进性,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发展遵循着由底向上逐步延伸集成的演进模式,即最先从车间层具体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开始发展,先后经历了部门内集成、跨部门流程集成、企业内全局流程集成、再到跨组织流程整合,因此以前大多数流程管理支持技术在起源上存在缺乏全局思考和难以直接支持战略目标的局限性,缺乏战略资源的思考理念。尽管企业在进入全局流程集成阶段以后,流程资产管理已经开始日趋强调客户导向和企业价值增值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缺乏有效的实施技术支持。在过去普遍流行的阶层制类型组织结构体系环境下,流程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对应方式通常是:高层战略目标按照阶层型组织结构逐级向下分解到底层流程的运作目标,而后再由底向上沿着组织结构的框架逐级组配集成,组织结构中的中高层战略管理层与底层运营层之间的层次距离造成具体流程与企业总体战略对应上的间接性,这种非直接的对应形成方式使得具体流程的实际运营状况与企业战略存在脱节风险。因此新型的流程管理需要具有从企业战略到业务流程的直接转化能力,并可支持实时动态的流程资产变化与重用管理。
在流程运作与企业战略之间形成直接快速对应能力改造的初期,企业流程管理实践开始试图突破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限制,按照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内的价值链增值环节进行、直接设计出一些按照客户价值导向为依据的跨部门流程。一开始企业内这些按照价值链设计的跨部门流程的运作依靠多部门间的协作参与完成,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可能会作适应性调整,但并不需要作根本性的变革;而后随着企业跨部门间流程的数量增多和交错关系复杂化,导致原有的阶层型组织控制结构难以同时为多条复杂交错并行的价值链流程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和能力协调机制,企业中高层管理重点逐渐转向了基于价值链能力的战略管理,原有的部门界限被逐步模糊化,组织结构需要按照价值链的形式重新划分整合[22],而非过去层次型组织结构中的按照职能的专业化划分。这也转变也正是大多数BPR项目的主要任务和难点。与跨部门间价值链交错复杂化趋势相伴随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可视性结构的扁平化是企业内价值流程优化整合的外在表现,扁平化分布结构是信息技术支持下企业价值链流程动态能力整合的结果也是其后续改造的基础。组织扁平化最重要的贡献是企业高层战略目标与底层运营能力单元的距离被拉近,能力单元自身即为流程或企业总体流程的组件,企业更加有效地实施基于战略价值的流程资产管理,战略与流程的对应直接化。在21世纪,这种组织部门单元间的边界模糊化趋势扩展到企业级组织间的边界模糊化,跨组织运作关系由原来零碎的简单信息沟通和孤立的交易转变为正式完整的跨组织流程,企业间多角色协作战略的实现同样需要企业间的跨组织流程具有迅速直接与之对应的能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企业竞争优势有生化(vitalization)并非来自于战略本身,而是如何执行战略,即具有准确有效快速直接战略对应能力的流程资产管理,以应对大规模客户化情景(scenario)和复杂动态环境下,客户价值变迁、流程导向转变、参与者更换、运营资源变化、流程结构变更等多方面的“实时变革”(change on the fly)问题。相关支持技术刚刚起步,和实践上均期待根本性的突破。在一些支持流程管理与战略直接对应的管理技术与工具研究中,尝试先在扁平化组织、网络化组织内提供支持高层战略对流程运营体系的直接操控管理能力,而非过去手工化漫长的逐级流程管理意图传递与分解。中高层在流程管理系统的辅助下,可以根据企业战略意图设定,利用流程资产积累与创新,直接自动部署具体的业务流程排布;在其成熟之后还将可以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屏蔽组织结构间的差异,对各种类型企业进行战略到流程的直接排布,并积累不同环境的流程知识。目前出现的部分探索性实现策略与技术包括:高层视图技术、高层流程监控接口技术、流程外包决策支持技术、流程设计与实施并行工作技术、流程组件低耦合热插拔技术、基于Pi-calculus的流程移动交互行为表达技术等,而其核心引擎为流程管理系统(BPMS,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同时为了避免底层具体的常规化非战略性流程干扰高层战略流程的决策,底层将通过透明化公共流程规范化将底层的复杂度屏蔽,避免底层非关键复杂度因素上浮到高层流程与战略决策。好比赛车手主要关注于提高驾驶能力而并不需要详细了解汽车复杂的发动机制造技术一样,企业管理者将可以专注于战略的中高层管理,而并不需要知道底层通用的非战略流程的实施细节。这一机制的实施主要依靠底层流程的专业化外包或产业的公共流程服务体系,租借外部流程资产实现。BPMI组织于2000年起,开始以业务流程资产重用与协作为出发点对这种基于BPMS的流程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2001年公布BPML(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草案,2003年公布了BPQL(Business Process Query Language)草案,正寻求更广范围的探索改进,目前尚未完全成型,这种技术设想的起源是受关系数据库技术(RDBMS)对关系数据管理原理的启发,BPMS用流程(过程)演算
数学体系表达流程间复杂的交互行为和状态变迁,并对高层透明。BPMS作为流程管理引擎,对流程资产进行全面管理,支持高层流程设计与底层流程布置的直接并行工作,通过提供高层视图对战略语义进行转换,旨在实现流程战略表达对流程直接实时操作的动态管理。该具有对流程资产进行动态敏捷实时地发现、设计、布置、优化、变革等多方面直接并行操作等能力。这一技术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相关的流程语义等技术标准需要产业间多方漫长的协商方可建立,其核心引擎需要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流程资产的敏捷重用创新,并与企业战略进行直接对应还需多年的努力。 2、支持流程资产的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价值链流程资产管理: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为企业价值与客户导向的战略级流程资产集成提供了参考性思考框架,企业认识到局部流程资产的优化未必带来全局的价值优化,单纯的流程运作效率不等于运营效果。在信息技术促使企业扁平化的趋势之下,企业业务流程资产集成逐渐突破部门界限,企业内跨部门的全企业范围流程资产整合成为克服过去企业内信息与流程孤岛危机的主要手段,下一步将继续迈向整个产业相关范围的跨组织流程的互联互操作整合,以追求协作化网络绩效为导向,把产品(或服务)的最初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整个价值链参与者有机整合起来,产业价值链范围成为流程管理的新边界。未来的企业运营需要更多地考虑产业全局价值链因素。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上运作的流程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客户、各级供应商、协作伙伴、分销商的以各类流程为载体的核心能力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各方通过流程资产能力的有机整合,应对客户动态需求变更,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波动风险,并以此作为流程资产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之一。BPR理论的发起者Hammer等在近两年发表的文章中均指出了在跨越整个产业价值链范围实施流程管理的紧迫性、Champy在2003年则提出了X-engineering的概念,强调企业应围绕客户需求拉动为核心,从整个价值链、需求链上进行流程管理,以更低价格,更高质量、更好的服务满足客户动态的需求。随着价值链的交错延伸,企业实际运作在价值网之内,在网状企业协作关系环境下,还要求流程管理系统具有网络化流程管理能力[17]。尽管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在企业价值形成机制的高层描述了企业全局流程资产分析的基本框架,但这仅仅有助于企业在高层形成非常抽象概括的增值流程思考的参考模型,如何将高层概念化的价值流程模型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运营流程,并自动转化,是未来流程管理技术需要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