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参考文献:
[1]唐旭.破产重整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广东法学,2003,(3).
[2]郑明哲.论法的价值层次[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1).
[3]吕忠梅,陈虹.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J].法商研究,2006,(6).
[4]李曙光.破产法的基本价值[J].法制日报,2007,(11).
[5]曹青.法的经济法价值功能探讨[J].商业时代,2007,(27).
[6]朱焕强.企业重整制度的理论透视[J].现代法学.1996,(1).
[7]陈玉.论破产重整制度[D].郑州:郑州大学,2006.
[8]谢博.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9]王华磊.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0]叶蔚恒.论破产重整制度[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1]张文星.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2]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李永军.破产重整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
[15]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6]王卫国.破产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
[17]齐树洁.破产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王欣新.破产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19]郑远民.破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汤维建.破产重整程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
[21]James J. White. Bankruptcy and Creditors’Right[M].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22]The World Bank. Building Effective Insovency Systems[M].1999.
我国在2006年8月27日通过、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首次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这一制度的成为了《破产法》的一大亮点,在学界、司法界和企业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缺少适应我国重整制度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中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完善重整制度的理论体系。我的论文创作倾向于研究破产重整制度的价值属性,并试图通过对重整制度的价值序位研究,反映破产重整制度所追求的应然状态,旨在对破产重整制度的理性运作和重整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参考并研读了许多文献及资料,在吸收相关知识和理论之后,渐渐的对于破产重整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一些个人想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对法的价值与价值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既然要研究重整制度的价值属性,那么就要先积累一定法理学上关于法价值的理论知识。在阅读了郑明哲,《论法的价值层次》;吕忠梅,陈虹《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曹青,《法的经济法价值功能探讨》;李曙光,《破产法的基本价值》等几篇学术著作后,我对重整制度的法价值属性和价值的分层有了初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