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五、制定一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宪法
毛泽东说:“搞宪法也是搞科学。”宪政是良宪实施的结果,制定一部好的宪法是实施宪政的前提条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20 周年的讲话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总体上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应该保持稳定。同时,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也是必要的。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作为上层建筑的宪法自然要“与时俱进”,但作为根本大法,宪法又必须保持相当的稳定性而不能给人以朝令夕改的印象,否则必然损伤宪法的权威。现行宪法在23年间修改了4次, 共有31条修正案,其修改频率和幅度都是比较大的,如果再把75宪法、78宪法、82宪法看成是对54宪法的修正,那么我国宪法的变动就更加惊人了。另外,我国目前采取的部分修改的方式有它的积极方面,但是长期采用部分修改方式将会束缚人们对宪法缺陷的全面审视,会使人们对宪政改革的思路变窄,更严重的后果是将使宪法新旧条文混杂、结构缺乏严谨性,同时过于频繁的修宪,将会损及宪法的稳定与权威。
最后,由于宪法的内容要依赖于具体化了的普通法律与之相配套,为了保证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宪法修改以后的内容应该尽快制定对应的普通法律,比如,2004年人权入宪和私有财产保护入宪以后,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保障人权和保护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
2005年10月《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白皮书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程度和水平的历史过程。完备的民主形态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笔者认为,白皮书关于民主政治建设重要原则的论述同样是我国当前宪政建设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既不能因为当前宪政建设的条件不是很成熟而悲观失望,从而对我国的宪政建设失去信心,更不能借口条件不成熟实行“一言堂”和家长制,最终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在中国宪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警惕盲目冒进、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观点和作法,这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甚至断送中国宪政建设的美好前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邹平学,中国宪政建设论要[J].法学,2003,(11).
2、宋四辈,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教训及启示[J].中国法学,2004,(5).
3、上官丕亮,论宪政及我国通向宪政之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2).
4、杨心宇,现代国家的宪政理论研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4.
5、国务院新闻办 中国的民主建设白皮书 2005年10月19日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