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行政合理性原则与公平、公正原则比较探析(1)(3)

2014-10-30 01:08
导读:② 许章润:《法律的实质理性》[J],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第151页。 ③ [美]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M] ,转引自张乃根:《西

② 许章润:《法律的实质理性》[J],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第151页。

③ [美]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M] ,转引自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253页。

④ 作为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总是循着一定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而一旦成型并生效成为实在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产生效能,是整个社会各主体对法律理性的判断和适用,作为行政主体具有特定的权威和地位,是职业性的,更是如此。因此,是二次法律理性。

① 罗豪才:《行政法学》(修订本)[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② 胡建淼:《行政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

③ 参见余凌云:《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M],载《法学家》,2002年第二期,第31页。

④ 比例原则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警察法上,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行政法原则,并进而成为宪法原则。关于比例原则和概念在德国的理论和法律制度上的发展演进过程。参见蔡震荣:《论比例原则与基本人权保障》,载《警政学报》,第17期,(1990年6月)。另见陈新明:《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三民书局,1996年版,“论宪法人民基本权利之限制”一文,第256页;陈新明:《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42页。

⑤ 合理性原则,是法律或行政法的法律理性的内外一致性的同一和统一。不完全意义的合理性原则仅是从量或某些方面对法律理性的把握和概括,是局部、不全面的。

姜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63页,(全国法律硕士教学用书)。

⑦ 参见章剑生:《论行政公正原则》[J],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第92页。

⑧ 陈长均:《试论行政公正原则》[J],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3期,——政治与公共管理,第99页。

⑨ 参见:《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7月第二版,第70

①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② ADMINISTRATIVE LAW WADE P364,Fifth Edition, Clarendon Press`s Oxford,1982。

③李燕:《论比例原则》[J],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40页。

④ 同③,第41页。

⑤陈端洪:《中国行政法》[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⑥何景春:《行政比例与合理性原则的比较研究》[J],载《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二期,第38页。

⑦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11月,第97页。

⑧陈新明:《中国行政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40页。

⑨各国宪法都相继在其条文中作了相关规定,并在相关的部门法中都有规定和反映。在英美的行政法学中,也有类似的规定。英美行政法,如同其他法一样,特别强调程序正义,因此,反对行政机关出于

——见之于“偏见”,此处“偏见”与德文“恣意妄为”意义完全一样,见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以下,转引自:陈新明,《中国行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40页。

⑩ [英]威廉。威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②] 章剑生:《论行政公正原则正[J],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五期,第88——89页。

[③] 清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萌芽,西方的思想传入中国,平等的思想也传入中国。

[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区别。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参见:许崇德主编,《宪法》[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2、63页(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⑤] 不能否认,在革命根据地及建国后直到80年代仍有这一理念和思想,只是没有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和原则提出并确定。

[⑥] 狭义的合理性原则是指随着人类理性的产生而存在并不断发展的一般人类理性在法律上的表现和概括。

[⑦] 我国《行政复议法》在第三条第三项规定了“适当”;《行政诉讼法》在五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可以判决变更”,即有限的合理审查。两法均未明文规定该原则,但体现和反映之。

[⑧] 章剑生:《论行政公正原则正[J],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第88——89页。

[⑨] 陈长均:《试论行政公正原则》[J],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3期(总第153期),第99页。

[⑩] 叶必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比较与实证研究》[J],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第2页。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方式演进(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