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黄毒的冲击。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具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缺乏抵制力,盲目的追求模仿,往往是“一看、二学、三堕落“。由于黄色诱发的强奸、流氓、抢劫、凶杀等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黄色传媒本身。最近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35倍多。公安部最近公布数字表明:到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青少年占72%,而且男性吸毒者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80%从事卖淫活动。⑥
<二> 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放任子女不良习惯和行为,使他养成任性、执拗、蛮横、朝野、放纵等畸型性格,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采取犯罪的手段。各种调查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父母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错误的影响,有的父母本身具有反社会倾向,对现实不满,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这必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潜移默化的产生反社会的欲望;有的父母经常向孩子潜输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金钱万能”,的思维定势。
2.不健康的家教模式的影响。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实行“高压型”家教教育,要求儿女言行必须按成年人意愿行事,稍有越轨轻则训斥,重则体罚。这种家教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展和人格异常。有的孩子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如:15岁的白某,初中毕业后待业,常夜不归宿,多次遭其父殴打,其父的管教方式不当引起白某的逆反心理,父女矛盾逐渐加剧。女儿遂产生杀父念头并够得鼠药伺机作案。1998年9月27日,白某用鼠药将其父毒死,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实行“溺爱型”家庭教育,娇宠、放纵、甚至护短,久而久之,养成其贪吃、贪玩、任性、骄横等不良个性,一旦遇有适宜的环境,贪图享乐就会演变成违法犯罪;⑦如:孙小宋,14岁时曾因犯强奸罪而被判刑3年,其母亲采取不正当手段使其服刑7个多月便报外就医。其后,他纠集了一个9人的青少年犯罪集团。强奸、肆意殴打他人,凶残的暴行领人发指。1998年,孙小宋被依法判处死刑。⑧而与之相反的呢?有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实行“放任型”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的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泄露。可见,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不管、又不能过分地管,要做到适度。
3.受父母离异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父母离异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孩子的饿心理上总感到父母离异是坏事,因此,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离异单青家属中,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的高于正常家庭,其原因在于离异单青家庭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的幸福,或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使他们饱受离异家庭的痛苦,从而到社会上寻找“关心”、“同情”,往往被坏人拉拢,引走上犯罪。如:李某某,男,18岁,无文化,5岁时其生父因酒精中毒死亡,失去了父爱,后其母改嫁。由于自幼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生活上无保障,精神上无寄托,流浪到街头,从8岁时就开始学摸包,9岁时开始学抽烟,由于无人管教,在邪路上越滑越远。终于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的严重地步。⑨抢劫犯彭某某,男,21岁,出生8个月丧父,8岁时母亲改嫁,由于无人照管,染上不良习性。后因抢劫被判刑4年,刑满释放后又开始吸毒,因无钱买毒品,又开始实施盗窃、抢劫、作案22次,仅抢劫现金就2600余元。可以想象以上两则中的两名案犯,如果从小就在完整的家庭中、在父母的关怀和精心照料下生活,也许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家庭结构的完整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 法制、学校教育滞后
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制教育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青少年自身更是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一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的调查、测骗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情绪的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和“扭曲的人生观”使得马加爵变得不“正常”,很难想象,一个被彻底扭曲的人还能有正常的喜怒哀乐。连喜怒哀乐都被扭曲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怕!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因压抑而扭曲,因扭曲而麻木,因麻木而冷淡,因冷淡而更加的扭曲……。⑩这种性格的形成让我们不能不再次反思我们眼下的教育体制。我们是否把人文教育放到了应有的位置?我们是否从小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当学生受到压抑的时候,我们是否提供了正常的疏通渠道?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司法机关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根除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使社会治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要想真正的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必须从实、从严、从细抓起。而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清除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 从家庭方面进行预防
1.提高家长的素质,完善家庭教育。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之所以能够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最了解自己的子女,最愿意为教育子女有所付出,最便于言传身教,而且血缘及抚养关系又使其教育具有特殊的权威性。正是这些家长形成了一支数以万人计的教育大军,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但现实情况是,这支教育大军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的素质偏底,许多家长教育不得法,有的家长则在家庭教育上严重失职。对此应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对策。
<1> 提高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素质。
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父母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深刻的影响,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子女,并且身体力行,为了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
其次,家长的文化素质对于家庭教育的状况也很重要。一般来讲,家长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其子女的犯罪率就相对较低。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他们深刻掌握文化知识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因而注意从小抓起,不因一时或暂时的利益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学习儿女化知识是家庭子女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也就从客观上减少了子女与不良文化及环境接触的可能性。同时,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家长本身具备较好的教育能力,因而这类家长能及时正确把解答子女提出的问题,并能注意教育方法,善于因势利导,启发子女进步成长,不致出现偏差。
〈2〉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要使整个社会和每一个家庭都真正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避免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利于将重视家庭教育的风气推广到城乡的千家万户,家长以教育好子女为荣,以子女堕落犯罪为耻。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