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1)(2)

2016-02-11 01:05
导读: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是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情境下特殊心理的体现,这种特殊心理主要包括高度紧张和对刑罚的恐惧;在高度紧张和恐惧心理支配下,犯罪

 

     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是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情境下特殊心理的体现,这种特殊心理主要包括高度紧张和对刑罚的恐惧;在高度紧张和恐惧心理支配下,犯罪嫌疑人会实施一些不同于其正常心理状态下的行为。同时,这种特定心理状态下的行为,可能也不同于普通社会公众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是一种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因而其当然具有客观性。这种外现的反常行为能够被人们所感觉到或发现,因而具有客观反映性。

    (二)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主要出现在犯罪预备与犯罪后续阶段。

     根据侦查学理论,刑事犯罪案件根据纵向划分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犯意形成、犯罪预备、犯罪实施与犯罪后续阶段。犯意是指犯罪人在某种外在条件刺激下形成某种需要,这种需要在当时情况下无法通过正当手段获得满足,从而滋生出的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满足的意向;犯罪预备则是指犯罪人在犯意形成后,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实施,则是指犯罪人开始着手实施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后续行为,则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后,为满足其某种需要或逃避法律惩罚而实施的行为,如销赃、挥霍犯罪所得收益、毁灭证据、与同伙订立攻守同盟、逃跑或自杀等。

    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反常出现在刑事犯罪哪一阶段,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出现在犯罪后续阶段。“作案人作案后,其心理活动处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变态和不安之中;这种心理活动必然要反映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表现出反常状态。”[4]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表现可能出现在刑事犯罪的所在阶段。“在作案前的预谋准备阶段、作案中的实施犯罪阶段和作案后的逃避打击阶段,犯罪人都有不同的、区别于正常状态下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反常表现。”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实,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主要体现在犯罪预备与犯罪后续阶段。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嫌疑人为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其明知其行为的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其预备犯罪的行为也会让其与平时行为举止不一样、与普通社会公众的行为举止不一样。在犯罪后结阶段,犯罪嫌疑人挥霍其犯罪所得或逃避侦查、打听案情、掩盖真相的行为,也会让其行为举止同普通社会公众不一样、同其平时行为举止不一样。至于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固然与正常状态下有所区别,但若将犯罪心理与行为视为反常表现,却无助于达成侦查学研究犯罪嫌疑人反常表现的目的。

四、反常表现条件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的侦查学者都认为,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主要可以用来帮助侦查人员执行调查摸底的任务。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犯罪后续阶段可能会有种种反常表现的条件,侦查人员可以在调查摸底根据反常表现来发现犯罪嫌疑人。但是,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对于侦查的作用却不限于此。反常表现是犯罪嫌疑人的一种外在行为,同时也是其特定心理状态的反映。如果侦查人员创造条件来迫使隐藏较好的犯罪嫌疑人作出反常行为“自我暴露”,则也有助于实现侦查目的。

    (一)依据反常表现条件来发现犯罪嫌疑人。

     由于对犯罪罪行败露的担忧与恐惧,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后续阶段会因高度紧张、恐惧、不安而经常会有反常表现,侦查人员可以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条件来发现犯罪嫌疑人。如前述案例中的深圳警方在侦查周一男灭门惨案中,就是依据犯罪嫌疑人之一(周一男的女邻居)的反常表现来突破全案的。

    另外,负有检查职责的民警也可以通过公开检查的方式,对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旅馆宾馆的旅客进行例行检查;从反常表现者着手进而发现线索、揭露犯罪。由于犯罪后的嫌疑人高度紧张、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在遭遇警察检查;因此,公安民警能够通过检查、盘问来发现犯罪嫌疑人。如武汉市公安局巡逻民警处副处长陈昌龙在关山检查站当站长时,每天要检查几十辆汽车,每次用几分钟的时间,但他总能从车上几十人中,通过衣着、眼神、动作细节中判断瞅准谁是犯罪嫌疑人;[5]他就是通过乘客的反常表现来发现疑点、进而发现犯罪嫌疑人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打草惊蛇,迫使犯罪嫌疑人作出反常行为从而“自我暴露”。


    在侦查实践中,有时侦查人员发现了某对象有犯罪嫌疑,但一时苦无证据;这时,侦查人员可以采取“打草惊蛇”、“引蛇出洞”的策略,采取一定的措施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形势,促使其作出一定的行为(如出逃、毁证等)从而自我暴露。

   2006年7月深圳朝阳电子公司发生一起网络盗窃案,犯罪人先利用电脑网络技术将该公司帐户上的七十万元资金划到用假身份证办理的两个银行帐户、并随后转走。深圳警方在侦查过程中,经过调查认为是单位内部人士作案;但一时无法确定谁是作案人。于是警方采取了公开调查来“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的策略,故意在朝阳公司内搞大动静,对电脑部、财务部、人事部的电脑一一查封,并公开宣称“已经查出蛛丝马迹,希望作案者投案自首”。犯罪嫌疑人张某感觉到危险正在到临,遂仓皇逃跑。警方终于通过这种方式让犯罪嫌疑人采取反常行为来“自我暴露”,从而实现了侦查的目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利益衡量下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