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许可法立法理念与市民社会要求的契合((2)
2016-04-16 01:03
导读:民主政府理念契合了市民社会的民主参与要求 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目标的市民社会的建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们的民主参与意
民主政府理念契合了市民社会的民主参与要求
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目标的市民社会的建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就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而言,国家是一种源自社会的强制性力量,其对社会矛盾的解决是否合理,应当由产生于社会的“社会理性”来作出判断。在哈贝马斯看来,社会理性就是在社会自主的公共领域中,通过人们自主的理性讨论而形成的所谓“公共舆论”和共同价值。“合法的决定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是所有人讨论的结果。”因而,市民社会的成员不仅应是一个除代议制的选举就疏离于国家统治之外的、被动的守法者,而是一个影响公共政策决策的参与者。“政治制度还有一个教育的向度,这是从柏拉图开始一长串政治理论家所主张的,随之而来的问题自然是,政治制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个性”,这是“公共舆论”和“社会理性”生成的前提。
《行政许可法》第十九条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听证、论证和告知制度,表明民主行政不再仅仅停留在原则上,而是进入了实实在在的操作过程。“在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阶段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使公民对行政许可获得了深入的了解,使与特定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利害关系人和具有专业学识的专家学者充分表达意见和看法,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这些意见反馈至行政机关后,通过适时调整行政许可项目及其审查条件,不仅能提高行政许可的公信力,而且可以将矛盾和冲突纳入行政沟通渠道解决,消除政府和公民之间的隔阂,缩短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距离。”这表明行政许可法确立的民主政府理念契合了市民社会的民主参与要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诚信政府理念契合了市民社会的精神品格要求
行政许可法确立的诚信政府理念有利于企业家集团的形成,构成市民社会稳定和理性的中坚力量。“在市民社会中,企业家集团是现代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经营者所构成的市民群体,他们是市民的杰出代表。他们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来管理企业,经营企业,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形成诚实信用的企业家集团是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关键。而企业家集团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其财产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以构成企业家集团形成的物质基础;二是其诚实信用的精神品格必须通过法律得以张扬,以构成企业家集团形成的精神支柱。
《行政许可法》第8条首次将信赖保护原则写入我国的正式法律中,表明了打造诚信政府的决心。该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行政许可本身虽然不是民法上的财产,但“它具有一般财产权的合理内核,即具有一定价值且可以排他地享有。法律经济学分析学派称这里的财产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表明我们不仅保护市民社会民法意义上的财产,而且保护“事实上的财产权”。同时,该法将公平、公正作为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并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得以体现,这也要求行政许可申请人也不能通过欺诈、胁迫或行贿的方式骗取行政许可,这显然有利于作为行政许可申请人主体的企业家集团诚实信用的精神品格的培养。由此可见,行政许可法的相关内容契合了市民社会的精神品格要求。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对于以建构我国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为目标的行政许可法,一方面,立法时充分尊重了市民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实施时还需要得到市民社会主动的回应。因此,建构一个发育比较成熟的市民社会,对于行政许可法立法目标的实现比任何立法者理性的制度设计更为重要。因为合理的制度首先应当适应现实的需要,同时,“基于社会现实建构起来的制度,反过来指导、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目标的我国行政许可立法,既尊重了我国当代国家和社会渐次分离的现实,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立法理念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锡斌.《行政许可法》蕴含的现代行政理念.理论导刊,200(4)
2.高富平.浅议行政许可的财产属性.
法学,2000(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