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法的真实内涵(On the Meaning of Comparative L(2)
2016-04-22 01:00
导读:比较法对某些区域法律的统一36和签订国际条约有益。在协调各国法律的层面,尤其是国际条约方面。比如制定统一的国际经济和商事条约等方面,为了起
比较法对某些区域法律的统一36 和签订国际条约有益。在协调各国法律的层面,尤其是国际条约方面。比如制定统一的国际经济和商事条约等方面,为了起草这方面的法律,必须对缔约各国有关法律进行比较研究,知道它们的异同及如何协调这种异同,在其中还必须不断地消除互相间的一些法律概念的差异(比如,大陆法系的物权法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的概念的差异)与误解,以便找到共同可以接受的用语。对一些国际条约发生疑问时,或者这些条约因为已成为缔约国的法律制度的一部分37 而无法回避其中的疑问时,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助于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疑问38 。比较法学将为此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必须注意,将比较法看成为一部统一的世界法,这仅是一种无意的幼稚的想法和有意的政治式的借口,因为法的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有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的东西,要消除它的动态的与历史的差异是做不到的。假设能做到,那么那天的比较法不是人们希望的活生生的比较法了。比较法的作用之三就是:比较法将促进国际法律的协调,但不是统一各国的法律,制定世界法。
从比较法的含义,以及从含义中所带来的效用本应该具体地加以阐述,也即用什么样的比较方法去研究各法系的相似与不相似的特征,以及如何从各种法律秩序中找到可比较的的各种法律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研究,以完善各自的法律制度。这儿已经涉及比较的方法及其应用。就比较的方法而言,比较现代和通用的方法是功能比较法,当然这种比较的方法在是有限制的39 。我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法去研究各类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法律手段。比如,同一个损害赔偿的条款,仅仅从赔偿数目的不同难以看到它们的特点,但是如从功能比较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发现: 损害赔偿数目多的那个条款可能是体现了惩罚功能,即让损害人赔偿比损害结果更多的金钱,以此防止这种行为的再发生,而另一个条款仅是平衡功能,是为了补偿被损害人。这样两个条款所体现的法理以及法理所体现的法律政策和政治及经济的发展背景均会不同。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具有比较的价值,比如,大陆法系民法典所遇到的挑战、英美法系判例法的优劣、“商业判断原则”与董事责任之比较研究、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制度的比较研究、德国公司结构的双轨式美国的单轨制及日本的任意制比较研究、德国与欧盟的企业宪法(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比较研究、折中授权资本制与“资本信息公开制”40 的比较研究、独立董事组成的诉讼委员会与股东代表诉讼的互补比较、美国的揭开公司的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的判例与和德国的“直索”(Durchgriff)理论及判例的比较、企业劳动解雇法的案例比较研究41 、德国的有限公司制与美国封闭型的股份有限公司比较、德国的团体诉讼与美国的集体诉讼(class action)制度比较、民法法系各国自由心证制的比较研究、职权制与对抗制的优劣与创新、一人有限公司的比较研究42 、投资法律制度的比较43 、各国法律教学制度与方法比较等等。在具体比较时,可以法规与法规比较,也可以法规与判例比较,也可以将学理上的原则与法规或判例比较,也可以将各国的法律概论编成一套丛书给学者与律师和法官参考44 。当你仅从功能的角度去观察,并将研究的结论取出时,然后再考虑在解决问题时用法规的形式较为合适,还是用判例的形式较为合适,抑或让它作为一个有学理支持的习惯法或法学原则较为合适。由于用什么样的比较方法去研究什么样的具体问题,抑或就一具体问题深入比较研究,是比较法的含义一文的续篇,因而不再在此展开,诚望同仁同心协力,对此加以研究,笔者自问尚属孤陋寡闻、行文与研究也常常简单而肤浅,因而饵误偏颇一定难免,实愿多多聆听读者与专家的指正与良言,以求更深入地研究相关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此文原发表在 Journal of Macau Studies, Vol.33, 4/2006
注释:
1此文是2005年12月参加“香港大学法学院与
北京大学法学院第7届年会”上的发言。实际上,2000年我重新访问德国时,一直想收集一些比较法的资料,此文的写作事实上是借助于德国图书馆馆员的帮助而找到了一些原始数据,在寻找原始数据时,也参照了范愉教授翻译的大木雅夫的《比较法》一书的注解出处(法律出版社,1999年)。当然,尽管找到了原文,但是本文中引用范愉教授翻译的大木雅夫所著的《比较法》一书的注解,也属于间接转引,在此特别说明。在研究时,虽然参阅的是茨威格/克茨的《比较法总论》的德文新版本(德国1996年版),但是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教授翻译的旧版的《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的译文对我研究学习帮助很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任教于澳门大学法学院。
3《赫梯法典》中就有通过比较而制定的对商品价格管理的规定。希腊时期,罗得法(Lex Rhodia)规定的船长在航海中为挽救船舶和货物免受危险而造成的损失的,应由所有货主和船主按比例分担,也是通过比较得出的共同海损规则。在罗马法的时期,通过比较得出较合适的规则的例子就更多了。除市民法外,又有调整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相互之间的贸易和其它关系的万民法。
4Vgl: 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4 I, S. 47.
5Vgl: 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4 I, S. 47.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6Vgl: 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4 I,S. 48.
7这两部著作是《英国法赞美论》(De laudibus legume Angliae)、《英国统治论》(The Governance of England ), 参阅: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4 I,S. 48.
8有意思的是普通法系的培根(Bacon)与另一个大法学家海尔爵士(Sir Matthew Hale,1609-1676)曾在《普通法历史》(History of Common Law)和《有关法律修正与改变的考察》(Considerations Touching the Amendment or Alteration of Laws)中创导普通法法典化,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案。而其中深具功利主义思想的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是最早在英国提出法典化的法学家,甚至连”condification”这字也是他造出来的。参阅:[日]大木雅夫 着,范愉 译 《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40下。
9Vgl.:Hans Hattenhauer,Die geschichtlichen Grundlagen des deutschen Rechts, 1983,S.1;
10JohnH.Wigmore, A Panorama of the World’s Legal Systems, III,1928,p.1115.
11参见沈宗灵 着:《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3页。
12René David,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droit civil comparé,1950,p.8.
13这方面耶林(Rudolf von Jhring)和康斯但丁内斯库(Constantinesco)分别在《罗马法精神》(1950),S.30 ff. 和《比较法论》第三卷第87页(Traité de droit comparé, supra note 3, P. 87 )论述了宏观比较的必要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4沈宗灵 着:《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3页。
15茨威格(Konrad Zweigert) / 克茨(Hein Kötz):《比较法总论》(Einfü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3页。
16Cf.constantinesco,Traité(supra note 3),p.124 et seq.
17茨威格(Konrad Zweigert) / 克茨(Hein Kötz),aaO(Anmerkung. Nr.14), Seite 5f. 大木雅夫 著,范愉 译《比较法》,法律出版社 1999,第67页。
18耶林(Jhering):《罗马法精神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部分,第15页,1852年。
19 即使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有不同的法域,比如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都屬於民法法系與英美法系混和的法域。
20Vgl. Rheinstein,Max ,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比较法导论》), 2. Aufl. Muenchen1987, P.127.
21Vgl. A.B.Schwarz, La re’ception et l’assimilation des droits e’trangers, Recueil d’e’tudes en l’honneur d’Edouard Lambert, Zuerich1938, Bd.II, P. 581-592。
22Vgl. Max Rheinstein,Max Rheinstein,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比较法导论》), 2. Aufl. Muenchen1987, P.125。
23 Vgl. E.Hirsch, Die Rezeption fremden Rechts als sozialer Prozess(“社会过程中的外国法的借鉴”), Festschrift fuer Freidrich Buelow, 1960, P.121-137。
24 Vgl. Harald Baum, Herausforderung Japan – Blick auf eine aussereuropaeische Rechtsordnung(“日本的挑战 – 欧洲外之法系一瞥”), Max-Planck-Gesellschaft-Spiegel 3/1995, S. 20);Su Phong-Jie,Die Klausel der veraenderten Umstaende im chinesischen Recht – Zur Rezeption deutschen Privatrechts in China(《中国法中的情事变迁原则 - 在中国借鉴德国私法》), Diss., Muenchen 1981, S. 1ff.); Heinrich Scholler (Hrsg.), Die Einwirkung der Rezeption westlichen Rechts auf die sozialen Verhaeltnisse in der fernoestlichen Rechtskultur(《西方法律的借鉴对远东法律文化中的社会关系的影响》), 1. Aufl., Baden-Baden 199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5参阅范剑虹/田青,Jianhong Fan/Qing Tian, Chinesisches Straf- und Strafverfahrensrecht, Kapitel 4(《中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第四章台湾刑法), Tectum Verlag, Marburg 1997, S. 96).
26参阅拙文:Vgl.Jianhong Fan,Die Rezeption der deutschen Strafrechtslehre und Strafvorschrift(“借鉴德国
刑法学与刑法规范"), in: International Asienforum,Vol.28 (1997), No.4,P.364 - 366。
27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4 I, S.49.
28Friedrich Karl von Savigny,Stimmen fuer und wider neue Gesetzbuecher, SavZ 3 [1816],S.5f.
29Vgl. Max Rheinstein,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eichung(《比较法导论》), 2. Aufl., Muenchen 1987, S.10ff.; Uwe Blaurock, Aufgabe und Ziele der Rechtsvergleichung(《比较法的目的与任务》), Jahrbuch der Deutsch-Chinesischen Institute fuer Wirtschaftsrecht der Universitaet Goettingen und Nanjing, Bd 2, 1991,S1; 倘若对私法法律的比较作进一步研究, 请参阅私法比较法经典权威文献:Zweigert, Konrad/Koetz, Hein,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auf dem Gebiet des Privatrechts, Bd. I, II, Tuebingen 1984。
30比较立法的实践目的就是:“研究各国法律以及探求改进部门立法的实际方法”,这是1869年在法国创立的“立法比较学会”(Société de Législation Comparée)上提出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1Schriften III(Hrsg.Minor,Jena 1907)45,Fragment 229.
32Uwe Blaurock, Quellen des internationalen Handelsrechts, in : Jahrbuch des Deutschen-Chinesischen Insituts fuer Wirtschaftsrecht, Bd.2, 1991, S. 91.
33Cf.Ancel,supra note 33,p.9.
34Vgl.: Max Rheinstein,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eichung, 2. Aufl., Muenchen 1987, S.6.ff.
35参见茨威格(Konrad Zweigert) / 克茨(Hein Kötz):《比较法总论》(Einfü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1页及第40页。参见沈宗灵着:《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50页至第59页。
36比如已签署的CEPA,请参阅:范剑虹 主编/简月清、田青副主编,《内地与澳门CEPA条款评述》,澳门2005年版。
37 比如澳门已加入了许多国际公约,许多国际条约也通过澳门的政府公报合法公布,而且澳门民法典第1条第3款还规定:适用于澳门的国际协议优于普通法律。这里有两个含义:一、它确认了澳门参加的国际条约已成为澳门法的一部分,二、明示了澳门参加的国际条约优于普通法律地位(当然适用时各国的转换是不一样的,不一定会直接适用)。参阅:范剑虹/金彭年,主编/著,《澳门国际商法》的序言与附录中的澳门参加的国际公约统计,《澳门国际商法》(上下卷),澳门丛书系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8 Sturm, Neue Juristische Zeitschrift 1975,Nr. 231 und Nr. 235.
39 Vgl: Konrad Zweigert/Hein Koetz, Einfuehrung in die Rechtsvergleichung, 3.Aufl., J.C.B.Mohr(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96, §3, S. 31-47.
40 笔者之所以将其称谓“资本信息公开制”是指:废除法定最低注册资本,并通过资讯披露的方式来公布注册资本的实际情况。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1 参阅笔者拙著:Jianhong Fan, The Legal Basis of Employer Dismissal and Control Structure (Series of monographs of European University Studies, Peter Lang Verlag, ISSN 0531-7312, ISBN3-631-30176-6 , Frankfurt/M. Germany 1997(german version)
42参阅笔者拙着中的相关论文:范剑虹,《澳门与欧盟相关国家法治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3 参阅范剑虹/田青,编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法》,澳门大学法学院出版,2003年版。
44 比如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的出版社就做很多有益的工作。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for Commercial and Economic Law 也包括了澳门的商法与经济法,参阅:Jianhong Fan/Alexandre Dias Pereira,Commercial and Economic Law in Macau,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ISBN 9065449426, 200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