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0年代日本行政革新之政治分析(3)
2016-07-16 01:04
导读:为强化总理大臣的辅佐与支持体制,设立直接辅助总理大臣的内阁官房与内阁府。内阁官房为负责企划、调查任务之机关,负责国政上之统合策略机能,同
为强化总理大臣的辅佐与支持体制,设立直接辅助总理大臣的内阁官房与内阁府。内阁官房为负责企划、调查任务之机关,负责国政上之统合策略机能,同时负责内阁在国政上最高、最终之调节机能,以及执掌安保、经济政策等基本政策,以及强化危机管理和信息机能;内阁府则负责总合调整,透过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总合技术会议、中央防灾会议,提供内阁官房政策。
(二)在中央省厅之重组方面:
新制之中央省厅,由现行之一府二十一省厅重组为一府十二省厅,并且从二00一年一月六日开始实施。
新的中央政府体制再造是基于下列五项原则:1.新的省厅是以功能目标为考量;2.重组与合并在较大的功能领域,例如国家存续、国富扩大、国民称活保障和教育文化传承等四大国家机能;3.考量利益冲突的因素;4.省厅之间的平衡;5.省厅间的协调是基于每一省厅的目标与职责。
在中央省厅重组与合并过程中,比较显著的变化是:1.大藏省改为财务省,并将原有的金融业务移出,另成立金融监督厅。2.将业务常需协调的运输省、国土厅、北海道开发厅和建设省合并为国土省,强化协调功能。3.将通产省与厚生省有关环保业务与环境厅合并,并提升为环境省,显示日本重视环保问题。4.为强化内阁,总理府、冲绳开发厅和经济企划厅重组为内阁府,促进内阁的政策调整功能。5.将总务厅、自治省和邮政省合并并提升为总务省。6.将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合并为文部省。
(三)在行政机能缩减方面:
国家行政机能总检讨之基本观点为「由官转为民」、「由中央转为地方」,除政府事务、事业民营化外,由于政策机能与执行机能之分离,有关执行机能方面,应活用「实施厅」制度及「独立行政法人」制度,以谋求事务、事业之自律有效营运,而且行政机关无必要自行办理而委托民间较有效率之事务与事业,即应大幅委托。
(四)在独立行政法人制度方面:
行政改革委员会原本主张将政策企划与实施执行的机能分开,以强化行政民营化,因此新设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创设具有独立法人人格之独立行政法人,并受所管省厅监督,协助行政业务的减量,并且有效推动执行部门所掌事务之委外,以提升效率及品质并确保其透明性。对象业务,委托民间者,以不实施也不会显著国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安定之事业与事务为对象。例如车检业务、国立
美术馆、博物馆、国立大学、公立等约有一百三十项业务将交由独立的行政法人来执行,各省厅则成立营运评估委员会来考核,并在三至五年后决定其走向民营化或其它营运型态。
肆、结语
整体而言,桥本龙太郎推动的行政革新,最具有实质成效的,应该是中央省厅改革,让中央省厅进行再编与改革,并且二00一年一月开始采用新的中央省厅体制。
中央省厅改革之所以比较有具体成果,主要在有下列几点理由:
1.无论是自民党或是在野党纷纷提出省厅再编的具体主张,表示每一个政党皆重视此一问题。
2.桥本龙太郎首相本身即相当熟悉行政体系及其运作,很容易掌握省厅再编的问题所在与工作重点,而且,桥本龙太郎领导的自民党在一九九六年众议院选举中取得重要的胜利,意味着桥本龙太郎取得多数民意支持其主张与推动的行政革新。
3.中央省厅改革是为了要确立政治主导,确立由首相与内阁在国政营运上扮演领导的角色与功能。为了要确立政治主导,内阁法明确记载「国民主权理念」的行政方向,内阁职权的行使是国民主权理念的表现。其次则确立首相在政策议题的发议权,透过新设立的内阁府,协助首相在政策议题具有的权力。再者是模仿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会议机制与白宫幕僚机制,增加首相的幕僚人员。至于省厅方面,则强化各省厅大臣的政治主导权以及副大臣、大臣政务官的设置,来协助各省大臣发挥政治领导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解决省厅分工垂直化的行政弊端。各省厅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新时代行政课题及其对应,将是如何透过省厅的再编,而发挥各省厅的综合性行政机能,避免出现因为专业垂直分工而出现的行政弊端,换句话说,各省厅对于政策课题应该拥有整体性的对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