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股市寻租场(2)

2017-10-01 05:18
导读:现实还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企业一旦上市,就产生了很多与上市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这包括大量的股民。这部分人的收益、损失和股市的关系都非常直


  现实还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企业一旦上市,就产生了很多与上市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这包括大量的股民。这部分人的收益、损失和股市的关系都非常直接,而且他们非常集中,很容易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政府从政治安定的角度出发,需要安抚这些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政府在垄断了股市的同时,也承担了三重责任;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拉动总需求和保护投资者。然而迄今乃至今后的很长时期,前两件显然是其主要任务。因此维护股市的市值就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应有之义:为了把更多的国企推上市,或者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维持股市的人气,所以政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庄家帮证监会的忙。

  当股市自身的价值被攫取得所剩无几时,为维护市值,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其他地方的资源注入股票市场。这里的资源不可狭义理解为银行资金,也不一定表现为具体的钱。所以,政府对股市的垄断,实际上延伸到对股市之外的国有资源的垄断,并且要将它们不断注入股市。

  为什么政府可以轻易动用股市之外的资源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政府有能力,也有愿望转移并通过股市将这些资源变现;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没有形成阻止这个转移的力量。国有资产虽然在法律上属于全民所有,但事实上一般国民基本上无法分享这些资产,而且由于他们比较松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

  因此只要政府继续对股票市场实行垄断,股市就充满了可供人们寻找的租金。而这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财富不断地在股民与非股民之间进行再分配,这比股民内部的再分配要厉害得多。就整个社会来讲,这确实类似一个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因为垄断有效率损失),但对场内的人而言,是一个正和博弈,是用场外资源来维持场内皆大欢喜的局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本文开头提到两个事件的演进,和管制租金的变化息息相关。大量上市公司造假被曝光,似乎在传递一种信息,即有外在力量要将既有的均衡局面打破,寻租买股可能会亏;国有股减持不会稀释股票的真空价值,但是会稀释租金。既然既有均衡的改变对股市所有参与者都有损失,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维持现状不变。因此寻租者就会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对政府决策部门形成压力:可以操纵股价的变化,对政府造成经济甚至是政治的压力;可以造就强大的舆论压力,比如我们知道一个流行的词汇叫做“保护投资者”。这个词没有明确的主语,言外之意是说,谁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谁就要为此负责。或者是停止改革进程,或者是补偿这种损失。既然没法补偿损失,就要停止改革。因此,即使政府的愿望非常良好,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却总是和既得利益者志同道合地在维护股市市值,不断“救市”。因此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好,国有股减持也好,都不见了下文。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场外资源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旦政府资源匮乏,哪怕是市场预期到政府资源匮乏,股市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方向正确,就应该坚持改革到底。假如政府决策部门所推行的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在既得利益者的压力下退缩,不但会造成股市来回动荡,更会使得社会失去了对政府决策部门的信心,事实上也宣告了寻租者对政府的胜利。这显然是政府应当尽力避免的。

  在充分理解现状的

上一篇:沉默权制度确立之必要性探究(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