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税收与宪法律毕业论文

2017-11-13 01:17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税收与宪法律毕业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摘要」税收是财政收进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体制中重要的一环,对国家的经济
「摘要」税收是财政收进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体制中重要的一环,对国家的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税收不仅提供主要的财政收进,还对调节收进分配、调整产业格式、保护弱势群体都发挥着不可替换的作用。随着宪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税收和宪法的关系也成为了一个新的亮点。本文试从比较各国宪法中关于税收的内容来探寻我国税收进宪的出路。  「关键词」宪政 税收立宪 形式  一、 税收在西方宪政中的促进作用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在近代,随着资产阶级宪政改革的萌芽,很多国家也成为了“租税国家”,在这些国家,政治的终极性作用在于按宪法的要求征收和使用租税。从“人治”的家产国家进进“法治”的租税国家之后,国家的政治收进中心嬗变为对私有财产实施公权参与“获取”的租税,课税不再是王权的恣意妄为,它表现为的产物。[1]  纵览西方发达国家宪政史,我们不难发现,税收-这个我们常忽略的因素,在很多历史时刻都是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导火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向国家纳税一直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正当性。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和贵族在土地等级分封制下,双方权利与义务具有明显的相互性,贵族效忠国王,并向国王纳税和提供军事义务,作为回报,国王保护贵族的利益,并答应贵族参政议政。到了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王为了筹集军费开始苛捐杂税,却在欧洲大陆战争中惨败,领主、教士和城市市民发动了大规模叛乱,迫使约翰王在内忧外患夹击下,***签署了限制国王权力的《大宪章》。《大宪章》规定,国王课征超过惯例的赋税必须召集大议会,征求“全国公意”。《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开端,标志着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也是租税主义的萌芽,即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课税必须经被课税者同意。此后的数年,英国宪政的发展时刻闪现着税收的身影:如1297年制定的《有关承诺赋课金的法律》明确规定了无承诺课税制度,如城市市民纳税能力的进步促使了两院制的诞生和下院控制制税权,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也是在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中产生的,《权利请愿书》中提出今后只要未依国会制定的一般性同意,任何人不须承担所谓的赠与、贷付、上纳金、税金及其它类似的负担,并不受强制性约束。《权利请愿书》创制了不承诺课税原则,是对国王征税权的又一次限制。1688年的《权利法案》再一次夸大了未经国会同意禁止课税的原则。  美国的独立战争起因也和税收有关。1765年,英国通过《糖税法》、《印花税法》和《茶叶税法》,人民高喊着“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口号爆发了人民起义,随后召开的纽约议会会议宣称“人民由自己的代表来课税,是每个自由国家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人类天赋的人权”。在《权利和不同等条约》中声明:英国国王在美洲的臣民与英国本土的臣民一样,都享有天赋的权利和自由,未经他们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们征税。征税唯一的正当机构是殖民地议会,而不是英国议会。在1774年又因税收题目引发了“波士顿茶叶案”,第一届大陆会议起草的《权利宣言和怨由陈情书》再次指出只有代表殖民地人民的机构才有权向他们征税。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指出纳税而无代表权是***,使得“无代议士不纳税”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响亮的口号。  此外,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与税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具有无穷的权力,可以随时制定或修改法律,任意对人民苛捐杂税。1787年,国王路易十六要求巴黎高等法院通过一项借款和课征新税的计划,国王的独裁和苛捐杂税激起了法国人民的反抗,1789年,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狱,全国掀起了革命***,8月26日,宪法制定会议通过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提出把赋税、征收租税的权力交给人民,并提出了租税同等原则,扩展了租税的权利。  二、各国宪法中关于税收的规定  ,各国宪法中都规定了税收相关内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宪政历史、传统等差异,税收在宪法中的位置、内容和重视度,都各具特色。从对各国宪法和我国宪法的比较,可发现各国都很重视税收,不仅把它当作公民的基本义务,还把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阐述了本国税收制度的原则、税率,甚至税率和减免税,此外,对议会拥有的税收立法权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一些国家在关于国家经济制度或财政制度等章节中对税收基本制度、税收原则、税制模式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有的国家还专门夸大了所得税和累进税率。[2]  1.马来西亚宪法在第七章“有关财政的规定”第一节“总则”第九十六条规定:“非经法律授权不得征税。非经联邦法律规定或授权,联邦不得为联邦用途而征收任何国家税或地方税。”  2.约旦宪法在第七章“财政”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非依据法律不得征收任何税捐。税捐不包括国库根据政府部分为公众提供服务而征收的各种用度,也不包括国有产业上缴国库的收益。政府应根据累进税率原则征税,以实现同等和公正。但是征税不得超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或超过国家经费的需要。”  3.法国宪法在第五章“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中规定议会通票通过的法律包括:“各种性质的赋税的征税基础、税率和征收方式。”《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十三条规定:“为了武装气力的维持和行政治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做同等的分摊。”第十四条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留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二)一些国家在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章节中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泰国宪法在第四章“泰国人民的义务”第五十条规定:“人人有依照法律规定纳税的义务。”  2.意大利宪法在第一编“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第四章“政治关系”第五十三条规定:“所有人均须根据其纳税能力,负担公共开支。税收制度应按累进税率原则制定。”  (三)一些国家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章节和国家经济制度的章节中都有涉及税收内容,不仅规定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且对税收基本制度、税制原则、税率设计等内容做了或概括性或具体的规定。  1.日本宪法在第三章“国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十条规定:“国民有按照法律规定纳税的义务”,在第七章“财政”第八十四条规定“新课租税,或变更现行租税,必须有法律或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依据。”  2.印度宪法在第十二篇“财政、财产、契约及诉讼”中第一章“财政”总则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非经法律授权,不得课征捐税。”并对联邦与各邦税收收进之间的分配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3.西班牙宪法第一章“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权利和自由”第二分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一条规定:“全体公民视经济能力并据以同等和渐进原则制定的公正的税收制度为维持公共开支作出贡献,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为查抄性质的。”第七章“经济与财政”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规定税赋之原始权利为国家所专有,通过法律行使之。自治区和地方机关可根据宪法及法律规定和征收税赋。所有涉及国家税赋之财政收进,均应根据法律规定予以规定。公共行政部分按照法律承担财政义务和进行开支。”  (四)一些国家在议会的职权或立法事项中规定了税收内容。  1.律宾宪法在第六章“立法机关”第二十八条规定:“税则应同一公平。国会应制定累进税则。国会得立法授权总统在指定范围内,并遵守国会所规定的限制和约束,制定关税率、进口和出口限额、船舶吨税、码头税以及在政府的全国发展计划范围内的其他税或关税。慈善机构、教堂及其所属的牧师住宅或修道院、清真寺院、非盈利的公墓,以及所有实际上直接专用于宗教、慈善和目的的土地、建筑物及其增添设备,应予免税。非经国会全体议员通过半数,不得通过准予免税的法律。”  2.美国宪法第七款规定:“所有征税议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像对其他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 第八款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进口税、捐税和其他税,以偿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但一切进口税、捐税和其他税应全国同一。 第十六条修正案规定:“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进规定和征收所得税,无须在各州按比例进行分配,也无须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  三、我国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中关于税收的规定  (一)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钦定宪法大纲《宪法大纲》中在“附臣民权利义务”部分规定:“臣民按照规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  (二)在《中华***临时约法》第十一章“”规定:“新课租税及变更税率,以法律定之。”  (三)在《中华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章“总纲”第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均有保卫祖国……缴纳赋税的义务。”第四章“政策”第四十条规定:“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公道负担。”  (四)在1954年宪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五)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中没有税收的相关。  (六)1982年宪法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四、关于税收立宪  (一)税收立宪的  税收立宪指的是要在宪法中对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进行规定。税收立宪的基本理论来自于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他以为,宪法制度是政治决策的方式和行为的根本制度,可以通过宪法来防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过度扩张、限制税收收进来源等,这就是“财政—货币宪法”,而财政立宪主要是税收进宪,其中的两个关键是在立宪阶段确定税收结构和以立宪的方式按投票者的意愿来对税收的合适数目进行限制。[3]日本著名的税法学专家北野弘久指出,在宪法条件下,租税在整体上是为了实现宪法所规定的人民各项基本权利的物质保障即“福利目的税”。在租税国家体制下,租税的征收与支出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目的,作为纳税者的人民享有对符合宪法目的的租税的征收与支出而承担纳税义务的权利,这一由宪法直接引导出来的新人权被称做“纳税者基本权”。[4]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阐述了体现宪政***精神的税收同等原则,即国民应根据其纳税能力来承担政府的经费开支,纳税额度需国民在国家保护下所获得的收进多少来确定。  (二)必要性  1.宪法和税收的特性决定了其必要性。宪法作为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根本原则。税收是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牵涉到人民的基本财产权与自由权。因此,有关税收制度及其原则应该在宪法中加以规范。  2.税收法定原则决定其必要性。西方宪政史证实,只有将征税权在宪法中加以确定,才能限制政府征税的权力,进而保证征税权的正当性,即税收必须依据宪法才能开征,也必须依据宪法才能支出,人民也只依据宪法才会纳税。  3.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决定其必要性。根据租税国家相关理论,人民要求国家提供公***品和服务,就是为了实现宪法赋予的和平、福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国家征收和使用税收,也应界定在提供公***品和服务所需用度的范围和限度之内,符合宪法中有关人民的和平、福利和自由目的。在国家与人民的税收关系中,国家税权的行使和人民纳税义务的履行,都蕴涵着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现行宪法关于税收立宪的缺陷  1.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税收的条款仅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部分规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显得过于简单和空洞。仅规定公民依法有纳税义务,不能作为税收法定原则的体现,也无法解释为国家征税权的宪法依据。  2.过分夸大公民的纳税义务,而忽视公民在税收征纳中的权利,使得我国纳税人地位低下,成为被治理对象,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法律关系不同等,宪法保护公民正当财产权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3.由于宪法对税收基本制度和原则都没有作出规定,又没有相关的宪法解释和税收基本法,导致了我国税收法律地位的弱化和大量行政规章的盛行,低立法级次显然无法体现税收法定原则。,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仅3部,其余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部分规章及大量的规范性文件。  (四)税收立宪的内容  税收立宪是把税收基本制度和原则写进宪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税收法定原则,主要是对国家征税权的限制和人民依法纳税义务的规定以宪法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二是税收公平原则,即税收必须根据个人的税收负担能力由全体纳税人公平负担,这是最基本的税收征收原则。[5]三是公民最基本的税收权利,即公民对税收立法的参与和监视权、对税收支出的监视权;四是征税权的划分,即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征税方面权力的划分。  (五)税收立宪的形式  从对各国宪法中税收条款的来看,税收立宪的形式主要有三个基本形式[6]:一是分散型,即涉税条款分散于宪法各章节中予以规定;二是集中型,即设专门的财政章节规定;三是分散加集中型,即既在宪法不同章节规定,又设专门的财政章节规定。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第三种类型。  由于我国已经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部分规定了公民的纳税义务,目前财政立宪时机不成熟,因此,我国的税收立宪形式适合采用分散型。具体而言,一是在宪法总纲中,应规定税收的基本原则,即税收法定原则和公平原则两项最基本的税收原则。二是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保存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在公民基本权利部分,增加公民对税收立法的参与和监视权、对税收支出的监视权等基本的税收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三是在“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增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税法的权力和对税款支出的监视权。  :  1.张守文著:《税法原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理》,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守文:《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题目》,载于《法学》,2003年第9期。  注释:  [1](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第11页。  [2] 以下所引用的各国宪法条款,均引自《世界宪法全书》,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  [3]王鸿貌:《税收立宪论》,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2期,第128页。  [4] (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刘剑文:《关于我国税收立宪的建议》,载于《法学杂志》,2003年第12期。  [6]刘剑文:《关于我国税收立宪的建议》,载于《法学杂志》,2003年第12期。
    上一篇: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律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