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数字签名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2013-10-04 01:12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关于数字签名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分析数字签名的功能、原理及其与传


  摘要:分析数字签名的功能、原理及其与传统手写签名的差别,对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数字签名在政务中的具体应用。

  论文关键词:数字签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1概述

  1.1概念与功能
  数字签名是防止他人对传输的文件进行破坏.以及确定发信人的身份的手段该技术在数据单元上附加数据,或对数据单元进行秘密变换.这种数据和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从而达到保护数据,防止被人进行伪造的目的。简单说来,数字签名是指用密码算法,对待发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生成一段数据摘要信息附在原文上一起发送,接受方对其进行验证,判断原文真伪其签名思想是签名只能南一个人(个体)创建,但可以被任何人校验.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解决数据的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满足上述要求的数字签名技术有如下主要功能:(1)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发送的签名;(2)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签名;(3)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签名;(4)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原文进行篡改;(5)数据交换中的某一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者或接收者

  1.2数字签名与传统手写签名差别
  (1)签署文件方面:一个手写签名是所签文件的部分,而数字签名不是,所以要使用其他的办法将数字签名与所签文件“绑定”。
  (2)验证方面:一个手写签名是通过和一个真实的手写签名相比较来验证的而数字签名是通过一个公开的验证算法来验证:
  (3)签名的复制:一个手写签名不容易被复制,因为复制品通常比较容易被鉴别来:而数字签名很容易被复制,因为一个文件的数字签名的复制品和原文件是一样的:所以要使用数字时问戳等特殊的技术避免数字签名的重复使用。 中国大学排名
  (4)手书签名是模拟的,且因人而异。数字签名是0和1的数字串,因人和消息而异。
  一个安全有效的签名方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任何人都可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2)除了合法的签名者外,其他人伪造签名是困难的;3)对一个消息的签名不可复制为另一个消息的签名;4)签名的消息不可被篡改,一旦被篡改,则任何人都可以发现消息与签名的不一致;5)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的签名。
  安全的数字签名实现的条件:发方必须向收方提供足够的非保密信息,以便使其能验证消息的签名,但又不能泄露用于产生签名的机密信息,以防止他人伪造签名。此外,还有赖于仔细设计的协议:

  2原理

  数字签名有两种:一种是对整体消息的签名,一种是对压缩消息的签名。每一种又可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是确定性(Deterministi)数字签名,其明文与密文是一一对应的,它对特定消息的签名不变化;一类是随机化的(Randomized)或概率式数字签名。
  目前的数字签名技术大多是建立在密钥体制的基础上,其工作原理是:
  (1)签名:发方将原文用哈希算法求得数字摘要,用签名私钥对数字摘要加密得数字签名,将原文与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接受方。
  签名体制=(M,S,K,v),其中M:明文空间,S:签名的集合,K:密钥空间,V:证实函数的值域,由真、伪组成。
  签名算法:对每一m∈M和每一k∈K,易于计算对m的签名s=Sigk(M)∈S
  签名算法或签名密钥是秘密的,只有签名人掌握。
  (2)验证:收方验证签名时,用发方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出数字摘要;收方将原文采用同样哈希算法又得一新的数字摘要,将两个数字摘要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匹配,说明经签名的电子文件传输成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验证算法:
  Verk(S,M)∈{真,伪}={0,l1

  3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

  3.1优势
  1984年Shamir提出基于身份的加密、签名、认证的设想,其中身份可以是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等。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身份,用户的公钥就是用户的身份,或者是可以通过一个公开的算法根据用户的身份可以容易地计算出来,而私钥则是由可信中心统一生成。在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中,任意两个用户都可以安全通信,不需要交换公钥证书,不必保存公钥证书列表,也不必使用在线的第三方,只需一个可信的密钥发行中心为每个第一次接入系统的用户分配一个对应其公钥的私钥就可以了。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不存在传统CA颁发证书所带来的存储和开销问题。
  
  3.2形式化定义
  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由以下4个算法组成,如图1所示。

上一篇:试论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防御措施 下一篇:关于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