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中一种基于价值的数据预取方(2)

2013-11-13 01:04
导读:①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越久未被更新的数据,说明其因服务器端的数据更新而导致预取数据失效的可能性越小;而越久未被访问的数据说明其比较陈旧,
①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越久未被更新的数据,说明其因服务器端的数据更新而导致预取数据失效的可能性越小;而越久未被访问的数据说明其比较陈旧,再次被访问的可能性就越小。②从空间的角度来考虑。研究表明,在位置相关信息服务的数据访问中,MC沿着某条移动路径通过的概率越高,数据距MC当前的位置越近,且数据有效范围区域的面积越大,或者越靠近MC当前移动路径或移动方向上的LDD越容易被访问。
        1.3 备选预取数据的择取  数据预取的目标是希望在MC有限资源的前提下,使得所预取的数据尽可能都是MC需要的,并且尽可能多的提供有效查询信息。
        在数据择取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S=0(缓存已满)时,不论C中是否有剩余的未被预取的LDD,都将停止预取。
        ②当0<S(缓存还有剩余空间)且size(i)>S,则根据MC当前位置和缓存的剩余空间来计算应预取数据总量的大小。

       2  模拟实验及性能分析
        实验以预取数据在缓存中的命中率为指标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的工作负载为一组随机产生的查询序列,由100个查询组成,每次查询生成的条件字段、条件值和数据表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产生的。将MC的缓存的大小分别设置为实验数据总量的10%、15%、20%、25%、30%时分别进行五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3  结论
        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预取是有效提高访问速度和减少数据访问时间的一个可行办法。本文主要考虑MC访问LDD可能性概率以及每一种数据能提供多少有效查询信息,设计出一个预取价值选择函数,在候选集中找到预取数据,只要这些数据出现在广播信道,就预取到本地缓存。通过实验比较,CDP策略比DDP、DHP策略更有效的提高了缓存命中率。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国徽,杨兵,陈辉,等.移动环境下支持实时事务处理的数据预取[J].计算机学报,2008,31(10):1841-1847. 
        [2]Yin L,Cao G.Adaptive power-aware prefetch in wirelesa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Wire1ess Communications,2004.3(5):1648-1658. 
        [3]Jiang Z,Kleinrock L.Web prefetching in a mobile environment[J].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1998,5(5):25-34. 
        [4]Persone V D N,Grassi V,Morlupi A.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prefetching policies for context-aware information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1998:55-65. 
        [5]Zheng B,Xu J,Lee D L.Cache invalidation and replacement strategies for location-dependent data in mobile environ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2,51(10):1141-1153.

上一篇:试论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