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L和纯XML数据库的EDI系统设计与实现(1)
2014-01-07 01:15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基于UBL和纯XML数据库的EDI系统设计与实现(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原有EDI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引入了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原有EDI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引入了UBL和Native XML DB两种新技术,最后,提出了构建EDI系统所需实现的基本功能框架。本文可以为正兴起的地方电子口岸的EDI系统建设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电子数据交换 EDI UBL 纯XML数据库
1 EDI简述及现状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就是将数据的信息规范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通处理。EDI系统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医疗、零售、海运等,主要用来做组织机构间相互交换信息。传统贸易中是使用各种单据、单证、票据通过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来实现贸易相关方之间的信息流转。将传统贸易模式过渡到EDI贸易模式,那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简化交易流程,减少错误,降低成本。特别是在外贸物流行业,贸易所涉及到环节繁多,人工出错率大,数据需要反复确认等许多不利因素。EDI系统将有效帮助解决这类因素,从而加快物流通关速度,节约物流通关成本。因此,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各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传统的基于增值网络的EDI系统造价昂贵,需要租用线路,可扩展性不强。如今Internet是如此的普及和方便,各贸易实体当然希望能够通过Internet的方式实现和EDI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但是Internet上传输的数据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这就需要增加物理链路的安全性和数据本身的安全性。EDI系统间传输的报文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如UN/EDIFACT等,而这种国际标准往往是为了支持全球EDI系统,报文结构复杂,可读性不强,程序处理也不方便。我们如果针对于区域化贸易数据流转,可以不采用结构复杂的UN/EDIFACT报文格式,而采用自定义报文格式,如定长或分隔符区分字段或元素。只要收发双方统一好格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自定义报文格式也有一些限制,如数据中出现格式上的保留符号就比较难处理,报文结构不适合加密,报文解析程序不能灵活适应格式修改,报文格式正确性难以校验。因此,我们用XML报文进行传输数据能克服以上不足,并能利用和发挥XML的优势和许多成熟的技术。在将来的EDI系统中,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基于XML框架。2 UBL的定义及在EDI系统中的应用国际上有许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了特定的XML格式报文,这样不同组织间要进行报文交换就很困难。2004年9月,OASIS 技术委员会定义了和发布了UBL(Universal Business Language)1.0,称为通用商业语言。UBL提供让许多的商业文档可以用一种普遍地可理解和可识别的商业语法合理的组装而成,也是商业间的信息交互运行在一个标准的业务框架下,就如ISO 15000(ebXML)。UBL可以通过扩展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从而试图解决现有存在的大量不同XML格式报文的问题。发布的UBL 1.0提供了如下内容:⑴ XML Schema描述的可重用的数据组件库,如“地址”、“条款”、“付款”——这些每天商业上都要使用的数据元素。⑵ 通用商业文档如“订单”、“发票”、“发货通知”等可以从UBL组件库抽取出需要的构件称特定的XML Schemas集。⑶ 在特定的贸易关系中,支持UBL的个性化定制。如一个订舱报文(booking message),里面有船舶名称、发货人名称、收货人名称、货物名称、港口、备注等信息(参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