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人才培养在综合性大学中的探索与实践(1)(2)
2014-02-04 02:21
导读: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主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实施模式,既可以在IT类院系中设置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也可在已有专业中设置选修环节,还
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主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实施模式,既可以在IT类院系中设置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也可在已有专业中设置选修环节,还可以通过辅修、公选的方式吸引其他理工类和管理类的学生修读相关课程。
(3) 基于信息类课程的特点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说:“我越来越感到学计算机跟学
外语有点类似”,其含义就是计算机和外语一样是工具,在很多院系、专业中都会涉及到不同程度的课程学习。而在综合性大学生更是如此,不仅理科、工科要学,文科、医科等也要学。因此就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
这一点同时也兼顾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通过专业、院系之间的合作,将主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调整和修订在其他专业中实施,对于推进主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4) 基于主机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
主机合作项目重视产、学、研环节,而通过扩展合作途径,培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形成的校内外文化,则是主机人才培养产学研链条中值得关注的策略。
(5) 基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水平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这是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是前提和保证,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核心。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针对企业需求特色的或结合技术应用推广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不仅是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修正与创新。
4 四川大学主机人才培养实践
四川大学是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2005年开始与IBM开展主机人才培养合作。根据学校提出的“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结合学校和地方人才需求特点,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此作为主机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1 教学计划的制定
IBM技术中心与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展主机人才培养,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结合学校2008级教学计划整体修订原则,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主机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课程设置说明:
1) 主机的课程修读具有系统性特点;
2) 修读完任何一门带有“*”或者“**”的课程可获得对应的Specialist证书,申请该证书后将不得再申请Professional证书;
3) 修读完所有的带有“**”的课程,可有机会获得对应的Professional证书;
4)“COBOL语言编程” “COBOL语言编程课程设计”可与“PL1语言编程”置换,即选学其中的一类语言即可;
5)“DB2数据库应用与编程”可与“IMS数据库应用与编程”置换,即选学其中的一门即可。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
浅谈基于主机的COBOL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