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意识理论和直觉、灵感理论(4)
2015-02-25 01:06
导读:由于转意识状态的活动具有省时、省力、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无论以肢体活动为主的艺术(绘画、 美术 工艺、 舞蹈 、乐器演奏、歌唱等)、操作技术
由于转意识状态的活动具有省时、省力、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无论以肢体活动为主的艺术(绘画、
美术工艺、
舞蹈、乐器演奏、歌唱等)、操作技术(工业技术、实验技术、
办公室技术)、体育运动,还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学习、写作、经济、
政治、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人们都要大量地进行转意识状态活动。转意识状态活动虽然好,但是培养习惯和训练熟练都是十分艰苦的事情,是需要毅力的。
三、意识对活动的强控制、弱控制和压抑
1、意识对活动的强控制、弱控制和压抑。前面说过,意识对活动的控制情况有不控制状态和控制状态,有意识的控制状态又可以分强控制状态、弱控制状态和压抑状态三种。
在活动时,意识毫不放松地对活动进行控制,就是意识对活动的强控制状态。处于意识强控制下的活动,我们叫做意识强控制活动。意识强控制活动时,活动的每一步都要向意识报告情况,再由意识确定下一步行动,往返传递信息,使活动速度很慢。这就是意识强控制的活动费时的原因。意识控制各种活动的时侯,要动脑筋分析活动情况,考虑活动的下一步方案,因此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特别是意识强控制智力活动的时侯,意识和智力活动都只在大脑进行,大脑相当劳累。这就是意识强控制的活动费脑力的原因。所以意识强控制的活动有费时费力的缺点。
有时,意识对活动的控制有所放松,对活动的监视也有所放松,出现一种时而意识监视、控制活动,时而意识不监视控制活动的状态。这就是意识对活动的弱控制状态,处于意识弱控制状态下活动就是意识弱控制的活动。边洗衣服边考虑问题时,洗衣服的活动往往就是弱控制状态活动。弱控制活动是有意识状态和转意识状态中间的一种状态。弱控制状态活动与转意识状态的活动有很多类似,它是半自动完成的。即,它在意识时而控制的情况下是不自动的,在意识时而不控制的情况下是自动的。弱意识状态下意识对活动并不是全无所知,而是模模糊糊地了解,感觉只把一部分活动
情况报告给意识,另一些则隐瞒不报。灵感和反压抑现象大多以意识弱控制状态的活动为前提条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意识不允许一些活动进行的时侯,就出现意识对活动的压抑状态。压抑就是意识禁止某种活动的进行。意识对活动的压抑是依据认识进行的。当意识接收发动活动的需要活动的报告后,根据对活动条件、活动环境等的分析,然后确定活动是进行,还是要压抑。别处文字中的“等”往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字,这里“对……等的分析”却是大有文章。这里的“等”包括了对道德、舆论、名声的分析,它们也算是活动环境,但却是一些复杂的、高级的活动环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对这里的“等”的分析。我们就不在这儿讨论了。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一种活动要进行总是由需要发动。对活动的压抑必然造成该需要的不能满足,也就是同时对需要的产生压抑,因此又引起相应的情感活动表达这种需要的不满。情感活动表达的不满往往会激发起活动的原始控制者──自动控制系统对意识控制的反抗,产生人体的反压抑现象。感情用事,感情控制不住了就是反压抑的表现。弗洛伊德理论中提出的“潜意识”现象就是一些反压抑现象。我们以后要专门讨论反压抑现象。如果是由于简单的活动条件不具备、活动环境不允许而压抑活动,需要的不满还不致于很强烈,反压抑活动也不会很强烈。而由道德、舆论、名声的原因产生的压抑,造成的不满就会很强烈,反压抑活动就会很强烈。这是因为道德、舆论、名声都是主观色彩很强、客观性很差的东西,其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对它们的看法也相差甚远。即便是一个人的意识中,也会有对道德、舆论、名声的几种互相对立的不同看法(角度不同),因此压抑和反压抑会令人奇怪地并存在一个人身上。
2、意识控制能力的发展。意识的控制能力也是发展的:由最初的不靠意识控制发展到依靠意识(意核的生成),再由对控制能力认识不够的控制发展为靠对意识控制能力的认识有经验的、科学的控制。对控制能力的认识,是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作为意识活动的依据,会提高意识的控制活动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