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意识理论和直觉、灵感理论(8)
2015-02-25 01:06
导读: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能让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转意识状态的智力活动的,只有苦思苦想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激发,只有意识休息或转移给自动
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能让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转意识状态的智力活动的,只有苦思苦想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激发,只有意识休息或转移给自动控制系统活动创造机会,灵感才能发生。灵感产生以前,还有一个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指的是平时的积累,没有平时的大量思考使大脑中保存丰富的思维经验,没有平时大量的知识积累使大脑保存很多思维所需的资料,灵感也是不会产生的。
由于自动控制系统没有工作在意识控制之下,灵感产生结果后,意识并不知道灵感活动的结果。于是自动控制系统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把灵感已经获得结果的消息通知意识。这就是,在自动控制系统有了智力活动结果以后,它用感情冲动的方式通知意识,表示已经有了思考结果。再通过意识控制的回忆,把灵感得到的结果调到意识中来,于是产生灵感的人便知道了灵感的结果。正是灵感过程中有强烈的感情冲动,人们才用灵感这个名称突出它的感情色彩。
了解了灵感的产生过程,培养灵感的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实践证明:只模仿灵感产生的三个阶段,培养不出灵感。首先要为灵感的产生做好前期准备,这就要在平时大量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相关的资料,经常进行多思路的思考,并把一些生疏的思考方式反复练习,储备大量处于转意识状态的智力活动的能力。这样,灵感才有产生的可能。知识贫乏、平时懒得思索的人,不可能产生灵感。其次要培养自己的毅力,能够在困难问题面前作不懈的努力坚持到问题的胜利解决。这种毅力是激发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灵感活动前那种苦思苦想必备的心理素质。再者要养成使思想放松、让头脑信马由缰的胡乱考虑的习惯。没有这种习惯就要通过训练,产生使思想放松、让它信马由缰的胡乱考虑问题的熟练。这样才能使意识给自动控制系统以活动的机会。没有这种习惯和熟练的人,总是让自己的智力活动处于意识的牢牢控制之下,他的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脱离意识控制自动进行智力活动的机会,他的灵感很难产生。这种人还不信任不在意识强控制下产生的结论,即便是产生了一些灵感,也会被忽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为灵感的产生准备好条件以后,就可以进入灵感产生的三个阶段:激发期、放松期和突发期。在激发期不能偷懒,一定要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灵感。在放松期,不管是休息还是转移,一定要能够放松得下来,过于紧张会影响灵感的产生。而灵感的第三阶段是自然完成的,意识是无能为力的。应该指出,灵感不是要产生就能产生的。在做了上述努力后,还没有产生灵感,这也没有什么。只要你坚持做,灵感总会产生的。论文出处(作者):
意识心理学:意识生成理论
意识与其它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