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与检索(1)
2015-05-30 01:41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文献分类与检索(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提要】索引的研究、编制与文献流通形式变化息息相关。
【内容提要】索引的研究、编制与文献流通形式变化息息相关。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新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对索引理论研究及编制形成冲击,同时也带来变革的要求。10年来我国索引编制研究的起伏波动,说明索引研究应顺应社会文献流通需要而变革的重要性。书目编制、数据库建设及文献标引、检索语言方面等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说明新技术运用对于文献整理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索引理论研究和编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索引编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索引是利用文献的工具,与文献流通形式的变化息息相关。10年来在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波动,说明我们关于索引编制的理念正随着文献整理现代化进步而发生深刻地变化。以往文献以纸质载体为主,索引编制靠人工,编排技术百多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理论研究相对稳定。自从计算机及其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于文献领域并成为新流通载体后,索引编制手段及索引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理念产生很大冲击,这是造成索引研究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就10年(1993-2002)来索引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以求得一二看法,为索引研究深入发展筹谋。
1 索引理论研究低落,相关研究发展强劲
我国很早就有索引的编撰和理论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索引编制理论和方法传到我国,曾掀起索引编制和研究的高潮,成果辉煌。新中国建立后,安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
政治制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围,索引的理论研究和编制才真正掀起高潮。虽然文化大革命影响了索引事业的发展,但拨乱反正后,索引研究与编制又蓬勃兴起。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中国索引学会成立,领导索引研究,组织索引开发,开展学术交流,使我国索引事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索引理论的高峰期,1996年以后研究数量相对减少。《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报道的信息显示了这种趋势(见表1)。但这种滑动并不表明我国索引研究衰退,而只能说明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这是索引研究走向成熟的转折。能说明问题的是与索引研究相关学科或索引应用理论研究走向强劲。
表1 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共计
总 共 38 44 36 25 20 31 29 0 1 2 226
传统编制 37 42 32 25 20 29 28 0 1 2 216
自动化编制1 2 4 0 0 2 1 0 0 0 10
1.1 书目的编制研究
书目编制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代刘向著《七略》麇集众书始,书目便成为人们查检文献的重要工具。其六分群书并以此编排的方法,虽然有些幼稚,但已开索引先河。书目对保存文献并提供文献利用的功能,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影响巨大。书目功能虽然主要不是用于文献查检,可在漫长岁月中人们主要靠书目来检索文献,以至许多学者将索引理论在中国的不完善归咎于书目的影响。直到现在关于书目编制的研究一直不衰。论述书目编制和数据库的文献就非常之多(不包括目录学理论、各种目录研究、图书馆编目及目录组织等文章,见表2)。尤其是运用自动化手段编制书目的研究逐渐增强。
表2 书目编制理论及数据库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共计
总 共 25 17 32 10 27 51 49 36 56 51 374
书目编制 11 6 11 2 5 16 4 9 12 12 88
传统编制 11 5 10 2 4 8 4 6 8 6 6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自动化编制0 1 1 0 1 8 0 3 4 6 24
数据库研究3 5 10 6 17 49 41 18 32 27208
1.2 书目数据库建设研究
数据库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存储后的文献形态,大多数数据库就是电子版的书目。其多种检索途径又使它成为一部多功能索引。对它的研究90年代初期较少,而末期达到高峰,至今不减(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