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2P数据库的实现机制(1)
2015-06-25 01:06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一种P2P数据库的实现机制(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摘 要 基于DHT的结构化P2P网络具有鲁棒性、自适应性、可用性、负载均衡等特点
摘 要 基于DHT的结构化P2P网络具有鲁棒性、自适应性、可用性、负载均衡等特点,但缺乏表示和管理复杂语义数据的手段,在P2P数据库中引入复杂数据的索引和定位机制成为系统的关键。本文以结构化的DHT P2P网络作为分布式平台,探讨一种P2P数据库的实现机制。主要使用数据复制和分层索引机制来保证高效的实现资源定位,并且避免了Hash对数据语义的破坏,使系统有效地保持数据语义间的联系。 关键字 P2P数据库;资源定位;数据复制1 引言 Peer-to-Peer(P2P)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是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焦点问题集中在如何使得P2P支持复杂语义数据管理功能,提供数据资源复制、索引和精确的资源定位机制。 基于P2P数据管理系统PeerDB[3],UC Berkeley大学的PIER[5],Edutella[7],Pizaa[2],这些系统不同程度实现了数据共享。PeerDB基于关键字模式映射很难做到准确性,需要过多人为管理; PIER引入名称空间(Name Space)对数据进行索引,但仅仅支持关键字精确匹配查询。Edutella利用超节点描述其辖域子节点共享资源,超节点容易成为瓶颈,不利于系统的扩展。 本文以结构化DHT P2P 网络Chord[1]作为分布式平台,探讨一种广域网环境下P2P数据库的实现机制。首先,对数据使用规则进行分割,并复制到网络中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的并行性;为避免Hash对数据语义的破坏,利用元数据对副本进行标识、索引;最后,把这些索引元数据组成一种分层索引机制使得数据请求节点可以高效地进行资源定位。2 P2P数据库体系结构 传统分布式数据库在局域网环境下,提供全局视图使得用户可以透明地访问数据库,局部数据源之间有较高的耦合度。但是P2P数据库是基于动态广域网,并且不存在中心控制节点,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提供全局视图是不现实的。P2P 数据库系统不存在全局视图,但是,提供一组映射规则和索引机制实现数据定位和数据访问。 P2P数据库是局部数据库LDB,P2P网络及协调规则三者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