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兼谈如何贯彻
2015-07-12 01:15
导读:计算机应用论文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兼谈如何贯彻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04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04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作出了部署。(一)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面向需求,立足应用;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三)引导推广电子商务。(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五)深入开展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研究。
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看,强调了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我国信息化过程中的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而两者的结合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更显重要,因此加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加速中国信息化的进程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 传统政府运作机制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守旧观念的束缚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高效运作的新的政府模式,是对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扬弃。在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机构设置和行政流程不合理,办事透明度低,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各政府机构各自为政,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些问题都成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的障碍。
中国大学排名 另外,部分政府部门官员留恋并习惯于传统的公务文书形式,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阻碍之一。
1.2 信息利用率低,开发手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以及3000多个信息库,但能保持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的信息库仅占10%左右[1],其他大部分信息资源都没有被充分利用和适时更新,基本上是“死库”,从而形成一方面需要政府信息的企业和个人缺乏正常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大量信息却“锁”在政府部门的
办公室里白白浪费的尴尬局面。许多地方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多、电子方式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态的信息多、动态的信息少的现象。
1.3 数据来源的复杂性、信息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信息孤岛”
前几年,各部门、各地方也建了不少政务信息数据库,但由于国家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管理、协调与监督,缺少一个统一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结果造成数据交叉采集、指标口径不一致、信息流通瓶颈等问题,制约着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在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下,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政,自行规定一套很不完善的标准,自行建立一些很不规范的数据库。更有甚者,有的部门缺乏“标准意识”,明明有国家标准却不执行,而是强调特殊性,自行制定一套“土标准”。这些标准各异的政务信息数据库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4 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能力低成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