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本及其概念问题的(2)

2013-04-30 02:44
导读: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进一步把人力资本界定为:“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和人的学习劳动形成并凝结于个体、群体或组织之中的知识、能力、健康及意志品格等价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进一步把人力资本界定为:“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和人的学习劳动形成并凝结于个体、群体或组织之中的知识、能力、健康及意志品格等价值的总和,它能够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并以此带来超额收益”。这一界定的完备性在于:首先,在资本形成上体现了个人的主观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实现既是一个社会过程,也是一个个体行为的过程,一般地是一种学习、竞争和劳动的过程。需要个体在经济上进行花费,在精力时间上进行投入,在意志选择和行为上,往往要牺牲当前的生活利益而谋求长远利益、参与种种竞争并克服资本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还要承担“投资”可能难以取得相应收益的风险。这种行为,如果没有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出现或完成的,而应该说以往的许多研究者在界定人力资本的时候,对个体的主观因素重视是不够的。其次,在载体上包含了个体、群体和组织等主体。马克思说,人类社会活动的第一个前提首先是现实的人的存在,只有有了现实的、活动的人,人类社会及其一切现象才成为可能,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属人性资本,对人的依附就更加明显。个人首先是人力资本的微观承载者、所有者,但是人力资本并不只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尤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本的投资、形成、支配和实现越来越社会化、组织化,国家、企业、科研机构日益成人力资本的重要掌控者。这一方面极大促进了个体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日益制约着个体人力资本的独立性,推动人力资本由个体私有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化,这一趋势与非人力资本的社会化以及公有化倾向是一致的。当然这种转化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而这期间的普遍状态就是人力资本主体上个体性与组织性的共存、统一。再次,在人力资本的构成上引入了个人或组织意志品格因素。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一般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是由体现于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因素构成。事实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性资本,不仅仅包括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体魄等客观性因素,还包括主体的意志品格等主观性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个人或组织的意志品格、价值信仰等因素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在本质的把握上强调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和增殖性。当然这里的“生产”和“增殖”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经济价值方面,还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总之,这一界定在资本形成上体现了个人的主观作用,在载体上包含了群体、组织,在构成上引入了个人或组织意志品格因素,在本质的把握上强调了资本的生产功能和增殖性,有利于更好地揭示和反映人力资本的本质及特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从特征入手的进一步理解
  事物的特性决定于事物的本质并表现事物的本质,对事物本质性特征的把握,实际上也是在对概念进行更缜密的规定。所以考察人力资本的内在特征,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关于人力资本的特征,我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般认为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依附性、可变(动态)性、无形性、主观影响性等等。而从哲学层面看,人力资本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人力资本是“资本”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力资本作为经济生产中的一种资本,不仅具有资本的共性本质,即具有价值、能用于生产创造价值,并需要按资本量及其发挥的作用分配生产成果,而且因为包含着人的某些要素而具有独特个性。比如它的依附性,它必然要依附于个体或组织,存在于其中,与之不可分离,一旦分离就要失去价值,当然也可以外化为技术资本。其次是它的外部性,即它不仅具有生产要素的功能,还能在生产中传播知识、技能,改善其他生产要素效率,这是物质资本所没有的。再次是它的生物影响性,即它因为受其载体——人的影响,又包含着有差异的个人禀赋,因此要受到人的个性差异、社会性及生命周期等的影响或制约。
  第二,人力资本具有客观性。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但是客观的。首先,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构成要素的知识、技术等客观存在,并能外化为书刊等媒体形式;其次,人力资本的传播和投资形成过程,虽受到人主观意愿的影响,但更普遍的现象是,知识、技术的广化和深化是一个强制性过程,它通过收益的差别化,利用“经济人”的逐利本能,逼迫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如强制义务教育等)。人们在自觉地利用人力资本,追求更大收益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被人力资本用作自我增值的工具。再次,人力资本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尽管我们目前对这种规律的把握还不十分确切,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这方面确实有一些规律可循。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seac.com )


  第三,人力资本具有历史性。当我们说人的劳动能力可以是资本,或者说我们发现它在现阶段具有资本的属性,并不意味着任何水平的劳动能力和任何历史阶段上的劳动能力都是资本,人力资本是相对的、具体的,具有历史性。一方面,“资本”本身就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存在,当人类社会生产及分配关系中没有“资本”,只有资源、生产资料或财富的时候,人力资本也就失去其资本特性转化为一种资源或生产要素,不再成其为“资本”了。另一方面,作为资本的财富有着更高的标准,它必须具有创造不低于一定限度的剩余价值的能力,而且这种标准和要求在竞争和发展中是不断更新的。在某些时代是稀缺人力资本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或许已经没有机会进入生产领域,从而失去了资本的“资格”,比如,冷兵器时代倍受推崇的铸剑术,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已经退出生产领域,而不再具有资本的价值了。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第四,人力资本具有更强的社会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二重性”,既具有作为物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包含社会关系的社会属性,是以物为媒介的经济关系,进而体现了以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剩余劳动占有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在具有生产功能的同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但有所不同的是,人力资本的社会性更加鲜明和复杂,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者,某种程度上还是这种关系的主动再生产者、维护者或变更者,这是因为人力资本不仅用于生产,还广泛用于政治统治、文化建设等领域,它的载体作为具体的人,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对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及社会上层建筑,具有主动评判,并进而采取积极维护、故意破坏或者冷漠对待等自觉行动的能动性,因此,在从“物质资本雇佣劳动为主向人力资本雇佣劳动为主转变”的背景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历史观、社会观、价值观等等不仅仅会影响个体,还会通过人力资本这个媒介对相应的社会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上一篇:摘要:经验主义是近现代科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