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农村 道德变迁 道德运行机制 论文摘
2013-04-28 18:38
导读:哲学论文毕业论文,论文关键词:农村 道德变迁 道德运行机制 论文摘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农村 道德变迁 道德运行机制 论文摘要
论文关键词:农村 道德变迁 道德运行机制
论文摘要: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文明的农村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农村社会道德变迁,以致用伦理道德作为突破口,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道德滑坡、道德扭曲、道德畸型、道德败坏等问题。因此,要构建新型的农村道德模式,必须准确定位,创设氛围,发挥主体作用,强化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道德是随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较早出现的社会道德类型。农村社会道德的特点是;农村道德与“三农”相联系,传统色彩较浓;农民素质较低,心理保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农业生产力低下,与自然经济联系密切;农村的组织程度差,政府对农村道德建设关注少。农村道德沉淀的传统成分多,农民社会流动慢,几代、甚至十几代人长期共同居住在一个村落,形成了共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农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变化比较慢,农村社会道德具有超稳定性。研究农村社会道德,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变迁需要指导,农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建设需要探索。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一、农村社会道德变迁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道德变迁是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开展,全国人民思想解放,农民开始了改革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市场机制的启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收人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把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引人了农村,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职业分化和社会流动。村民自治的实施,使农民从集权政治下挣脱出来,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在农村全面推进。
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农村社会道德变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Ec.cn) 农村社会道德的变迁具有革命的性质。近年来农村道德变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以自下而上为主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是社会道德意识领域和活动领域道德认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全方位的变迁。
农村道德内容变迁与时俱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契约社会积极的道德被全面借鉴,时效观念,进取精神、法制意识、竞争和协作成了农村道德变迁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层次较高的道德内容,如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被多数农民所接受。崇尚科学文化知识,学用科学文化知识成了农民的共识。农村的道德关系由宗法的血缘关系向契约的业缘关系转变,由“人民公社”式的集体主义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主义方面转变。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上述道德问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市郊。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建设,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制建设滞后造成的。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些农村,传统道德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社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其危害也具有全方位的性质,不仅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有危害,而且对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都有危害。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时引发农村坑财害命的事件。
农村存在的道德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观地说,我国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自身的素质比较低,长期与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相联系,比较保守和落后,较难实现道德变迁与时俱进。历史地看,中国经历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农村文化科技发展慢、职业分化慢、市场机制深人迟,相应地职业道德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时效观、竞争观等先天不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从社会方面来讲,政治上,一方面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瘫痪,干部的号召力小,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不力;另一方面是农民对“文革”极左产生的逆反心理一时难以消除,新的道德教育不易接受。经济上,市场机制启动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投机热、竞争无序的现象。文化上,一些农村陈渣泛起,良秀难分、美丑界限混淆。国际上,西方文化道德观念借助于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迅速蔓延。加上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经济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由集权向民主发展,文化上由极左时期的假大空向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发展,一些农民对这种社会剧变一时难以适应。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三、农村道德模式的构建
首先,在了解和分析农村道德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农村道德建设准确定位。中国农村传统道德中既有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也夹杂着一些消极的封建道德,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对前者应使其升华,对后者要让其淘汰。农村道德中还残存了一些“左”倾思想影响的内容,如标语口号式的假大空,这些要剔除。对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要进行梳理和审视,那些对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的要吸纳,如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竞争观念、时效观念、法制观念和进取精神等。要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道德建设。
其次,创造良好的农村道德建设的环境和氛围。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养成培育,就是要把先进的道德观念变成农民内心的自我信念。加强在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坚持多予、少收和放活的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整顿市场秩序,为农村道德建设创造经济基础。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村形成安定团结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西方腐朽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人侵。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也是农村道德建设的主体,要尊重农民对道德价值的评价和选择,要发挥农民在道德建设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农民有坚实的传统美德的道德基础,有较高的道德境界,有朴素的道德感情,有反省自律的传统。我们要深人地挖掘和认真地总结。要找到农民利益与道德建设的结合点,要引导农民将“共同理想”和“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信念。要充分发挥中老年农民中蕴藏的厚重的传统美德在农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和教育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