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哲学思考 当代中(2)
2013-07-07 01:44
导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设想了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继承和应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设想了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开辟了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这些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起到了并将永远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思想,提出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的科学发展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初,江泽民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个理论从“先进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蕴涵着实现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内在要求。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的思想,关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推进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思想,关于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思想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其二,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开拓了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党把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放在第一位,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的基础上,我们党及时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重要地位。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设想了一个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现实上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和谐社会价值目标,使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更加明晰化。这说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其基本理念有:其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用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突出了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崭新的指导思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其二,胡锦涛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建设和谐世界可以说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合理逻辑延伸。他认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并强调,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坚持包容精神,才能构建和谐世界。
其三,秉承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他又提出了建设和谐地区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体现了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中一贯的理想与务实相结合的领导风格。认为同一地区和国家只有加强战略协作,巩固睦邻友好,深化和推动务实合作,不断给各成员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坚持开放合作的方针,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为本地区各个国家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逐步实现地区和谐。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蓝图;在现实途径上更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崭新指导思想,坚持和谐世界建设、和谐地区建设与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辅相成,进行了和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挖掘运用和发展着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科学过程。从通过科学发展设想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到设想一个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再到提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通过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孜孜追求,说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科学发展思想的新科学内涵。在现实途径上,它经历了从发展为了重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重视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化,一次比一次更加全面,一次比一次更加科学。在新时期,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哲学指导,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思想,把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更加宝贵的探索,作出更加卓越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