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2)

2013-08-02 01:04
导读:在现实环境和战争氛围中揭示人性,这是这部史诗的叙事风格,使史诗富有客观真实性,富有一种悲壮的力量。我们看到,当作者描述战争的血腥时,相应

  在现实环境和战争氛围中揭示人性,这是这部史诗的叙事风格,使史诗富有客观真实性,富有一种悲壮的力量。我们看到,当作者描述战争的血腥时,相应而做的,却是申明和确立了武士的“战斗法则”,表现出战争中残酷与高尚冲突、对立的悲壮之美。史诗写道:
  尘土弥漫,士兵们什么也看不见,太阳笼罩在尘土之中,消失不见。∕乌云降下一阵阵血肉之雨,落在士兵身上,仿佛是奇迹。∕……那时,国王啊!两边的军队站在俱卢之野,兴奋地准备战斗,犹如两座翻滚的大海。∕这两支军队相遇,确实是奇遇,犹如世界末日,两座大海汇合。∕由于俱卢族人都应召参加军队,剩下儿童老人,大地成了虚空。∕然后,俱卢族和般度族制定协议,确定战斗法则,婆罗多族雄牛啊!∕遵守传统习惯,不会出现欺诈,即使战斗结束,双方都会满意。∕如果用语言挑战,就用语言应战;退出战斗行列的人,不应遭杀害。∕兵车对兵车作战,象兵对象兵,马兵对马兵作战,步兵对步兵。∕按照勇气、胆量和年龄,发出警告,不应杀害没有防备或惊惶失措的人。∕不应杀害与别人作战的人、疯颠的人、转过脸的人、兵器损坏或失去铠甲的人。∕不应杀害那些鼓手和号手,车夫、牲口或运送兵器的人。∕这样,俱卢族、般度族和苏摩迦族,定下协议,互相凝视,惊奇不已。∕这些灵魂高尚的人中雄牛和士兵们,一起进入营地,精神愉快,喜形于色[4]。
  这是通过史诗记载下来的关于武士的战斗规则,它强调出一种正义精神,不像是为争夺利益和财富而进行的拼杀,而仿佛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展示追求人性中富有绝对真理性的力量。史诗的这种叙事表现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的精神和理论的凝固,封识住人性中正义和光明磊落的真理标准,成为继往开来的无数人自觉约束行为的不二法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哲学认识的角度看,真善美的人性状态,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存在。反映为客观存在,是出于人物与物质世界相互构成的认识原则;而反映为主观存在,则应当认识到,人类不仅仅可以形成世界的构成体,同时,还能够在这个整体当中,运用其主观意识发现和认识客观存在,推进自身在客观存在中的发展。而正是由于人性状态的这种主观存在性,才使得人类的精神从总体意义上看是十分积极的,始终朝向人性进步的方向发展。中国远古时期的五帝形象,在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述当中,其贤明有为的行为和精神气质远远超越于历史存在的空间,借助于人物的形象塑造,表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精神的审美发掘。司马迁对舜帝的描述至为细腻 ,层层揭示逆境下人性绝对精神的存在、人对于正义的坚持以及人性的锤炼和升华[5]。纵观历史记载,事实上,正义性的价值判断是历史记载的主体判断。南怀瑾说:“《春秋》这部书并不是非战论,它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战争哲学是为正义而战,所谓‘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仇’,例如在春秋二百多年之间,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只有两次是为复国复仇的战争,都是无可厚非,不能说是不对的。”[6]作为战争史的人类历史状况应当被客观揭示出来,同时,人类对战争的态度、人性在战争杀戮下对真善美绝对真理的追求也应当被客观揭示出来,惟此,才是客观性史学观的体现。故此,史诗抑或历史记载,不单在于要勾勒和划定历史时空,更在于要诠释特殊历史状态下的人性存在——人性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困境下的绝对真理存在的本质。史诗作品,通过特殊的叙事结构,使自身产生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叙事力量,借助于形象的象征寓意,向人们传达真善美存在的绝对真理,以及始终生根与发展于人性的成长过程中的美学思想。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三、《摩诃婆罗多》全面主体意识的反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摩河婆罗多》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不是单一的,在单纯的故事结构之外,还穿插着一些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使得故事的发生与世界的客观存在形为一体,明显地反映出作者认识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态度。作者把这种客观态度视为接近真理的原则和标准。我们看到,《摩诃婆罗多》是一部文学性叙事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真实的历史篇章。然而,文学性和历史性都不能形之为全面的客观物质世界存在,我们往往在文学和史学的叙事过程中,仅仅注意到一定背景环境下的令人心灵激荡的故事或事实,却忽略了它们背后隐藏的人性矛盾冲突的复杂原因。作为一部伟大的史诗作品,《摩诃婆罗多》的创作,并没有简单停留在文学及史学叙事的环节上,而是在它的表现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关乎人类精神的认识因素,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宗教哲学插话《薄伽梵歌》。
  这部哲学插话,在一定程度上中止了对一场激烈的部族大战的叙事过程,主观性地引导读者反观人性的内在因素和人性的本质属性,为人类的生存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精神出路——“三瑜伽”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摩诃婆罗多》在史诗叙事的深部,更强调对人类主体意义的反映。
  《薄伽梵歌》为人性本质意义的存在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三瑜伽”之路。《薄伽梵歌》所倡导的“三瑜伽”思想包括:其一,人不能丧失行动,我们的生存随时随地都处于行动当中,但行动应当因循客观规律,此即为“业瑜伽”。其二,客观规律的探寻是思想行动,思想高于行动,思想指挥行动。而客观思想得来的源泉是智慧,智慧的获得要靠我们通过控制欲望、谦虚为人、俭约行事的有效方法去求证,此即为“智瑜伽”。其三,求证人生的大智慧,要怀抱信仰,坚信绝对真理——即至真、至善、至美的人心和人性的存在。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客观,就能发现和寻找到真理存在的地方和“至善至真至美”存在的地方,坚信这一点,就是怀抱信仰。信仰行动,是人生生存的最高行动,此即为“信瑜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有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认为,行动是人类的本质,拒绝行动,恐怕连生命也难维持。停止行动,世界就会走向毁灭。纵然一切行动难免带有缺陷,犹如火焰总是带有烟雾,一个人也不应该摒弃生来注定的工作。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着行动的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便能获得解脱。但是,这种超然态度也容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相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这样,既能无私无畏地从事行动,又能保持个人灵魂的纯洁。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崇拜黑天。黑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毁灭者。只要将一切行动作为对黑天的献祭,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因此,黑天对阿周那说:“全心全意崇拜我,把一切行动献给我,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永远思念我吧!”[7]
上一篇:摘要:数的实质是信息,是客体的信号信息在人 下一篇:摘要: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受道家和玄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