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觉研究对于解决美术与设计的种种问题(3)
2013-08-07 01:12
导读: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我们获得的也就是所谓纯粹的文学了。而如果按照海德格尔“思就是为诗”的说法,从“纪伯伦们”到“宗白华们”之间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我们获得的也就是所谓纯粹的文学了。而如果按照海德格尔“思就是为诗”的说法,从“纪伯伦们”到“宗白华们”之间,也就并不需要再“前进一步”了。这情形印证了罗蒂所说,“一种新形式的文化出现了,这就是文学家们的文化,他们是这样一类知识分子:写作
诗歌、小说和政论并批评其他人的诗歌、小说和政论。……诗人和小说家取代了牧师和哲学家,成为青年的道德导师。”
其实,“语言是密切介入知觉的”。阿恩海姆的研究提醒我们注意语词与直接的知觉经验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在看上去与知觉经验无关的词语,在它们刚出现时是与知觉经验相关的,现在很多词语仍然是比喻性的。如“深入思考”一词,对思考程度的描述,只能借助于对物理实在如“井”的“深”的知觉才能完成。这正应证了马克思所说的:“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即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在中国古典诗、词、曲中,尤其可以看到语言同知觉之间的亲近关系,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了。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进一步认为,“词语构成的语言跟视觉表现方式之间的相同之处比我们一般所能承认的要多。”意即不仅仅是文学,从(视觉)艺术中也能够看出语言同知觉的亲近关系。贡布里希相信,我们在知觉这个世界之时,就已经准备好了用以整理客观事物并对它进行处理的工具,即语言。艺术家看似是“画所见”,其实是“画所知”,“我们的知识往往支配着我们的知觉,从而歪曲了我们所构成的物像。”贡布里希显然是从卡西尔那里获得了理论支持,卡西尔曾明确地说:“不仅在组织和阐明概念世界时,而且在知觉本身的现象构造中(在这里也许更明显),都揭示出语言的构造能力。”在这种理论的支持下,所谓的艺术“语言”(符号)不再仅仅是一种“拟语言”,而是真正与语言相通(即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相通)。因此,贡布里希认为:“正如对散文的语言没有认识,诗学研究终有欠缺一样,我认为艺术研究也会由于探索视觉物像(visual image)的语言学而日益得到丰富完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通过对文学、艺术语言的分析也就真的能够获得对审美知觉的认识了,这的确为研究审美知觉开辟了一条新路;其实,如果回溯到美学的源头,发现文学艺术与知觉本就属于同一个系列,这一点也就显得更为理所当然了。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