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李泽厚的“积淀说”在我国界是一种影响广泛而(3)

2013-08-21 01:08
导读:;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在李泽厚的“积淀说”扮演着明星角色。他说,“格式塔心的同构说认为,自然形式和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感受,但



;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在李泽厚的“积淀说”扮演着明星角色。他说,“格式塔心的同构说认为,自然形式和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感受,但是为什么动物就不能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悠久的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美学四讲》,57页)。——咳,他为什么不继续问:为什么只有人才有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呢?大猩猩也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吗?——看来,他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打算深究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正是劳动才是积淀的动力和手段。但是,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把劳动看作单纯的物质活动,否则劳动就和动物行为就漫然不分了。符合逻辑的理解应该是:劳动的先决条件是意识,因为只有在意识下的活动才能被合理地称为劳动。换言之,劳动必定是人的劳动,因此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意思就必然是“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义反复。我个人认为李泽厚下面这段话是浅薄的:;
;
;“总之,不是象征、符号和语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使人(人类和个体)自由地活在世上。这才是真正的“在”(being),才是一切“意义”(meaning)的本根和家园。人首先也不是通过语言、符号和象征来拥有世界,也不是首先因为有语言才对世界产生关系,世界不是首先在语言中向我们展开和呈现,能理解的“在”也并不首先使用语言。人类光靠语言没法生存。世界是首先通过使用物质工具性的呈现和展开自己,人首先是通过这种现实物质性的活动和力量来拥有世界、理解世界、产生关系和建立自己。”;
;
;他的这种浅薄是缺乏反思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光说不练是不行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这个常识遮蔽了人类生活最具有本质意义的方面。不是离开生活高高在上的东西,它解释的对象就是这个生活和世界。不过,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本质解释或许是反常识和反直觉的。假定李泽厚所蔑视的、符号和象征从明天开始失效,那么堪称人类生活的一切现象都将立刻停止存在;如果我们仍然能够继续存在的话,那也完全是动物的存在;我们就又重新完全彻底地塌陷进了自然系统中:人性不见了。用我们的体力对地球表面的物质进行形态和位置的改变,这对于人类当然是重要的,因为必须通过这种物质活动才能把人的思想表现在物质当中。但是,意识是主人,物质活动是听命于主人的奴仆。显然,如果不存在意识,物质活动仍然可以存在,不过那就只能是动物的活动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对生产劳动的强调和重视,我认为具有上的功利主义目的。被分为劳心阶级和劳力阶级,为了解放劳力阶级同时也是为了解放全人类,那么强调劳动在进步中的惟我独尊的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人群划分为劳心阶级和劳力阶级,在政治上是必要的,在人类学上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根本不存在单纯的劳心阶级和劳力阶级。劳心阶级并不是一个保存在瓶子里的大脑,他们也必须进行必要的物质活动;劳力阶级也并不是拉车的牲口,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在意识支配下的劳动。但是,在意识和物质当中,最革命的因素当然是意识。只有意识的变化才能使物质世界发生人所希望的变化。物质欲望是背后的动力,但是满足这个欲望的方式,对人类来说,具有最根本的意义。设想这个欲望本身就能够使历史产生并且前进,是颟顸无趣的。因为动物和我们具有同样的欲望,但是它们不拥有我们所有的意识,所以动物和它们的活动就始终处于自然系统的内部。;
;另外,由于有了意识,才有了人的存在;但是意识的产生并不是为了人的存在,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第一,意识的产生和人的产生是同义词,因此意识和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就当然不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第二,如果说意识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需求,那么它们也应该有意识;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仅仅就人类内部来说,在西方文明中,革命无疑大大方便了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按照同样的,工业革命也应该发生在地球上的每一种中,事实上也不是这样。意识的发生或者起源,也就的人性的发生和起源,我认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突变,一个纯粹偶然的事件,它没有目的,没有道理。因此,全部的人类历史和人的存在,就这个观点来说,也是无目的的,无理由的。至于意义、目的、价值,全都是发生在意识当中的、纯粹是人造作出来的观念。所谓关于人的终极意义、具有宇宙学普遍意义的一切说法都是人的自我吹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除了维科和他的学生克罗齐之外,几乎全部的哲学家(或许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是个例外),尤其是理性主义传统之内的哲学家,在起源或者经验能力的起源这个问题上都犯了许多可笑的错误。真够奇怪的,虽然哲学家们正经地认为艺术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现象,但是这种尊敬超不过对一个高级妓女的尊敬。他们把艺术看作在某种高度文明的土壤上开出的一朵美丽但是多少有点无聊的小花,所以在探讨艺术的起源的时候,他们就把艺术的母亲指为劳动、巫术、图腾崇拜、精力过剩、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等等。我们忘记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艺术能力或者诗性思维或者审美能力不预先存在的话,劳动、巫术、图腾崇拜等等是否可能?——在我看来,维科的观点是对的:艺术是全部人类文明的种子,人类全部的文明形式反倒都是诗性思维的儿女。诗性思维是第一位的,而诗性思维的起源是生物学的。;
;因此,人类对于形式美的理解能力(作为审美能力或者艺术能力或者诗性思维的一个方面)是先天的,它先于人的一切其他能力。比如对于的接受能力,那是幼小儿童就具备的能力,而那么小的孩子的其他能力,比方说,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完善。对于阿拉伯地毯上的花纹、对于的造型以及一切我们称之为形式的东西的接受能力,是完全不需要“积淀”或者“原型”来解释的。当然,这种能力本身足够令人吃惊,却也是真的。;
;被李泽厚用作理论的武器的“实践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实践是一个需要分析的概念,它无疑是意识和活动的统一体。但是,一种的解释版本却把这个既是意识的又是活动的统一体反过来当作纯粹的物质性概念,并把它置于与理论相对的位置上。打个比方,牛耕被看作一种实践方式,但是牛耕是一种观念(使用兽力服务于耕作的目的)和具体的操作结合起来的活动,它当然不是纯粹物质性的活动,它当然包含着理论因素在内,虽然这种理论要比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简单。在实践这个概念中,意识是具有本质意义的,牛耕的观念能够存在于思想中,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观念,那么牛耕的实践就不可能存在。更武断的是,科学实验也被看作一种与理论相对的物质性活动。在一个外行的眼中,化学家在实验室里的一切活动确实是物质活动;但是化学家本人却知道,他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理论的支配下的活动。如果我们要问实践如何可能,回答是:理论是可能的;如果我们要问理论如何可能,那么,按照的维科的看法,那是诗性思维使理论可能;如果问诗性思维如何可能,答案是:那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上一篇:内 容 提 要: 本文从研究的对象、美的本源和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