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更多地继(2)
2013-08-22 01:04
导读:在普罗提诺看来,只有理智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物体美和灵魂美仅仅是对这种美的准备。当灵魂经过德性的净化后,就变成了形式和理性,脱离了形体
在普罗提诺看来,只有理智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物体美和灵魂美仅仅是对这种美的准备。当灵魂经过德性的净化后,就变成了形式和理性,脱离了形体,上升到理智的世界,理智和理智之物就是它的美,而不是另外的美,因为也只有在它完全与理智一致的时候,它也才是真正的灵魂。因而说灵魂成为善和美的事物就是使它变得和神相似,这是正确的,因为美以及一切诸实是者都是从神而来的。(I.6.6)神是美的源泉,是一切和美相类似的事物的源泉。所有的神都是庄严的、美丽的,他们的美是不可言状的。神之为神不在于他们有美丽的形体,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理智。他们肯定是美的也只因为他们就是神。因为他们不是时而智慧时而不智,而是无论在什么时候神都总是在平静坚定和纯粹的理智中闪出智慧的光辉。(V.8.3)“神自身就是理智,神的本质就是理智。”(V.8.4)神,或者理智就是美本身,因而我们先前所说的美都是由于美本身的存在,都是对美本身的分有。换言之,灵魂因理智而美,而物体则因灵魂而美。那么,理智呢,理智因何而美?
三、美在于至善
理智虽然就是美本身,但理智之所以美则在于太一,上帝和至善。那么,这里就需要说清楚美和善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既然已经抵达了美本身,为什么还要上达至善?
普罗提诺一方面从太一和理智是两个不同的源初本体出发,把美本身和至善相区别。他说,“如果把理智和至善相区分,那么也就需要区分美和善:美在形式所在的地方,而善则超越其上,是美的源泉和来源;要不然我们就要把至善和原初的美放在同一个层次上。但无论如何,美是处在理智世界。”(I.6.9)在V.5.12中,普罗提诺又说道,“美是第二位的”,“美本身是较年轻者,而至善是年长者”,“至善本身不需要美,而美则需要它”。普罗提诺之所以强调美和善的区别有两个原因。其一,美是有等级的,而善却超越了事物的等级秩序。美代表或象征了事物的秩序,由物体美到灵魂美,再到理智美,实际上也就是由物体上升到灵魂、理智之事物的等级序列。至善是万物的最初源泉和终极目的,它不处在这个事物的等级序列之中,或者说超越了这个等级序列,因而它不同于美,高于美。其二,美是灵魂可以直接欲求的目标,而善则需要经过不同的等级序列的美之上升才能够达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一个“爱美者”。人们一般首先对那些感性的美产生欲求,并通过物体美而上升到对灵魂美和理智美的追求,最后达到对善的追求和静观。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另一方面,普罗提诺又从太一、理智和灵魂是个统一的三一体出发,把美和善相等同。他说“美也就是善,从这至善里直接产生出的理智是美的;理智把美赋予灵魂。而其他一切事物,比如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之所以能是美,都是由于灵魂在那些事物上印上了自己的形式。灵魂还是可感世界的美创造者,它使物体获得了可以言说的美。”(I.6.6)人所能体验到的最高的美就是善,作为善,它是人所向往和欲求的对象,也是万物所依、所求、所是、所活、所思的东西,因为它是生命、理智和存在的原因。对还没有看到至善的人,因为认识到它是善的,所以就会渴望着它;而看到它的人,就会为它的美而惊叹,感到强烈的爱慕和惊喜交加,渴望和它合为一体。为了它,灵魂必须经过最艰辛最剧烈的斗争;为了它,灵魂必须付出一切的努力。才能够分享到这种最优美的观照。谁能达到这种观照,谁就会享有幸福,谁达不到这种观照,谁就是真正不幸的人。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观照到美本身,获得那种无与伦比的审美境界呢?普罗提诺提出的方法是闭目内视,“闭上双眼,转向另一种观看的方法,并激活它,这种方法人人都有,但是很少有人使用。”(I.6.8)这就要求“灵魂必须接受训练,首先要去观看美好的生活方式;然后观看美的作品,不是艺术家生产的东西,而是有德性的人的工作;然后观看产生这些美的作品的人的灵魂。那么,你如何才能看到善的灵魂所具有的那种美呢?回到你自身去看。”如果你还看不到自身的美,那就学雕刻家的做法,孜孜不倦地雕刻你的作品,去除多余的,把曲的雕直,把粗糙的磨平,直到德性的光辉照在你的身上,直到你看到圣洁的化身巍然安坐在纯洁的宝座上。如果你看到自己变成了这样一种光辉,那么你也就立刻变成了看(视觉)本身。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你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领域,无需任何向导,只要你凝神观照,因为只有这种看,才能观照到那伟大的美。眼睛如果要看到对象,就要设法使自己和那对象相类似。如果眼睛还没有变得和太阳相像,它就看不见太阳;灵魂也是如此,它本身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如果一个人想要看见神和美,它就必须首先变得虔诚和美的。(I.6.9)“在观照中,我不是在物外,物也不在我外”,从而“见到物我合一,见物即是见我”。这样,人通过对自身灵魂的净化和闭目内视,就会变得像神一样,在一种神秘的宗教迷狂中获得真正的、纯粹的美,并与神相合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因此,对普罗提诺而言,美就在于神,在于人神合一,美也就在于人。当我们认识了美也就是认识了我们自己,认识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渐发现自己本性的过程。在灵魂入神的迷狂中,领悟到神的伟大,在与神的直接接触中观照到彼岸世界的美。这时,人也变成了神,或者说恢复了自己的神性,也就变成全然是美的。正因为你若不能变得美,你就不能观照到美;同样,你若不能成为神,你也就不能洞见到神的存在。观照美的历程最终是将人提升为神,肯定人有超越自身的可能性;认识美也就是认识到人自身的神圣性。“或者不如说,美就是实在(即真——引者),而其他非实在的东西就是丑。丑就是原初的恶。因此,对神而言,善和美的性质是相同的,或者说,实在、美和善是同一的。”(I.6.6)真、善、美的统一,不在于别的,就在于太一、理智和灵魂是个统一的三一本体。既然太一流溢出理智,理智又流溢出灵魂,太一、理智和灵魂就是统一的,那么随之而来的真、善、美也就是相统一的。就此而言,普罗提诺的美学并不是想要告诉我们关于美的一套艺术理论,而是强调灵魂如何沿着不同等级的美上升,或者说回归到本体世界,趋向太一。因而,他关于美的等级秩序实际上就是灵魂的回归之路,他的美学和他的本体论是一致的。
普罗提诺就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古希腊美学与中世纪美学相连,并延伸到了近现代西方美学。普罗提诺继承、汲取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多亚派的思想,为古希腊罗马美学画上了句号。与此同时,其哲学和美学思想又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美学,尤其是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重要因子,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理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通过后两者渗透于近现代诸多美学家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