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人性异化 文化工业 反艺术 零散化(3)
2013-08-26 01:00
导读:阿道诺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这一哲学基础上的,他在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对当前的艺术异化现象进行揭露后,并没有就此为止或对
阿道诺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这一哲学基础上的,他在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对当前的艺术异化现象进行揭露后,并没有就此为止或对前途彻底失望。相反,他把希望寄托在现代艺术身上,他认为人类要想在焦虑、颓废、喧哗、丑恶中救赎自己,只能从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否定的现代艺术中寻找。为此,他提出了“反艺术”的美学原则,认为传统的“辩证法”都是不彻底的,即使“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其辩证法也是调和矛盾的。阿道诺的否定辩证法用非同一性代替了同一性,用绝对否定代替辨证否定,用矛盾的不可解决性代替矛盾的对立统一。阿道诺认为,在技术理性和生产商品化的社会里,哲学的真理只能是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的真理只能通过艺术否定现实而获得。现代艺术通过畸形的人体、分裂的性格、变态的心理以及不和谐的意象、机械性的律动等,真正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及冲突,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和精神的创伤,现代艺术就是用形式上的丑来否认这个丑的世界表层的美。
老庄在对自然现象及社会人事进行观察总结后,以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探究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时,提出了一个对后世文艺颇有影响的命题——有无相生,虚实结合。并由庄子发挥后而成为意境理论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前奏。由实出虚,相反相成。虚实范畴经魏晋六朝玄学有无之争后,实现了由哲学范畴向美学、文学范畴的转化,并不断涵盖文艺家族几乎每一个门类,如音乐追求“秘响傍通”,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文推崇“味外之旨”,以及小说中的“以形传神”传统,戏剧中的虚白与静场,
舞蹈中的动作飘忽与节奏间歇,影视中的悬念与省略等等。虚实相生几乎成为古代中国一切文艺活动必须遵循的艺术准则。这样一个具有极强普适性和阐释功能的中国文艺美学元范畴,应该追根溯源到老庄论“道”时的有无哲学观上,它对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虚实范畴具有极大的兼收与包容性,在发展演进中不断生成新含义的元范畴,涉及文艺创作的客体、作家精神修养、创作方法、表现手法、作品与接受、作品风格和美感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自老庄之后,虚实范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阿道诺的文艺美学思想则集中建构在“反艺术”与“否定的辩证法”的基础上。他认为文艺现状既然如此,首先应通过变革形式来颠覆现存的意识形态。在他看来,现代艺术的精神化特征本质上应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可能是纯粹直观的东西。如果艺术不呈现出精神,或者说没有精神,艺术作品就不复存在。他如此标举精神,是想使艺术抛却外在的制约因素,尽量保持自身的社会批判维度。现代艺术中的种种丑——荒原、甲克虫、断垣残壁等,便是精神化力量的一种证据。阿道诺认为真正揭示现实中本质冲动的是现代艺术的形式:一是通过变革形式来颠覆现存的意识形态,当内容被掩盖而完全纳入形式中时,对社会的批判就更加强烈了。“形式是理解社会的钥匙”,卡夫卡的作品并没有直接谈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却比任何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加有力地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个
行政管理或受人支配的世界上所存在的糟粕,并充分揭示出压抑性社会整体的非人性。这种形式是以零散化原则来体现的,即通过断裂和碎片来反映客体世界的破碎形象。“形式是真理的揭露”,现代艺术通过相应的形式来揭示客观世界的零散破碎状态,从而直面社会本真。“反艺术”以不和谐性来直面社会本质,来批判和否定虚假的幸福及和谐。
通过以上对中西两派艺术家的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都在对各自所处时代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时,挖掘出人的异化这一共同点。但各自的分析和切入又因文化背景及哲学基础的不同,各有差异,即便是文艺美学思想的建构,也在此基础上各有不同的表现。老庄并不是直接提出文艺观的,他们是在论及哲学观的同时,涉及到艺术规律中的真善美等问题,后世便不断予以总结和阐发。而阿道诺的文艺美学思想则极其鲜明、自觉,理论构建意识很强,很直接。但他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英,尽管面对种种变革和丑恶,仍在进行着不懈而执著的思考,保持着知识分子批判和重建道义的良知。面对救赎的无望,坚守着自由理想和理性信念,这种独特的人文姿态和人道情怀,为后世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科教论文网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