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西方科学的输入和(5)

2013-09-02 01:19
导读:1991年5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结合各项学术、科普活动大

1991年5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结合各项学术、科普活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观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驱除愚昧、迷信和落后的观念。” 同年9月,首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会上对我国传统科普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科普作为社会教育,其最根本目的是解脱愚昧,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科普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提出我国“科普工作要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运行机制,重点是做好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的工作。” 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当前科普工作发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1996年9月,中宣部、原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就落实94年文件精神再次发出了《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这两篇指导性的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在普及内容方面,“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普及三个方面推进科普工作”,在继续做好以往的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的同时,要把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方法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普宣传既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这一时期在将科普工作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的同时,科普工作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也被充分认识到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996年2月,建国以来首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一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受到表彰。大会总结指出,科普工作的任务仍然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同时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我国科普工作将逐步纳入政府部门的职能工作计划,显示出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同年5月,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提高科普工作水平的要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普工作以及科普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1996年岁末,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第一批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试点基地,共5个,分别是中科院物理所、化学所、植物所、古脊椎动物所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计算机网络中心。1997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领域里的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为科普图书颁奖,两部科普著作(《高技术知识丛书》和《简明科学技术史话》)获得了该项奖励的三等奖。 中国科技界更是对我国科普事业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1995年和1996年连续两年里,在中国两院院士评出的当年十大科技新闻(重大科技事件)中均有有关我国科普工作方面的事件。 同时,许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身体力行地积极投入到科学的普及宣传和反对伪科学的活动之中。
国际上,国家政府对提高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参与以及发达国家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普遍高涨对我国政府及学术界均产生了一定影响。1995年10月中国科协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公众理解科学国际会议。在这前后,国外科普工作的成功经验、科普方式以及对科普的认识、观点被大量介绍进来。在介绍、评价国外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同时,国内也对我国传统科普工作的内涵和目的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较为广泛的讨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开逊研究员做了“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报告,表达了中国科学家对现代科普的新认识。张开逊认为,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促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本身的特点、发展规律、局限性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其它活动的相互关系;第三个层次是使公众理解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理解自己是科学的主人,从而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中来。 作为发明家的张开逊认为,公众理解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公众参与到科学研究事业的探索、创造、发现和发明之中。
既是天文学家也是科普作家的卞毓麟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普及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1992年针对我国的现实发出了“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担当”的呼吁。 卞毓麟要求作为科学传播链中“第一发球员”的科学家们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主体责任。关于我国科普的对象,卞毓麟认为应当是全方位的社会公众,尤其应注意到新时期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群体──企业家和经济管理者。在科普的内容上,卞毓麟提出三个方面: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意义(功能), 这一点与国际上测定科学素质的三个层次是非常吻合的。
随着“科普”一词日益频繁地见诸报端,对我国传统科普的概念也出现了新的认识。侯青云认为,我国传统的“普及科学技术”过于从科学的功利主义出发,实际强调和重视的是实用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转化和应用,其内涵是十分狭窄的。他建议用“普及科学文化”来代替“普及科学技术”,从而将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纳入其中,更明确地引导人们理解和认识科学的目的和本质,培养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新和更深入的要求,我国传统科普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预示着新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科普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科普的目的是什么?科普究竟应当向公众普及些什么?科普的主体、对象应如何确定?科普的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新时期我国应当建立怎样的科普工作运行机制?科普工作与我国一些传统相关领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直至今天,这些问题仍在不断促使人们对我国的科普工作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与此同时,传统和现代的交织、中国与世界的汇合仍在继续推动着我国的科普事业向前生机勃勃地演进下去。



注释文献
蔡元培,《科学界的伟人》序,高平叔主编,蔡元培文集(科学技术),台北锦绣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第399页。
顾毓琇,“中国科学化”的意义,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1935年夏季号(第2卷,第2期),第422页。
叶永烈主编,中国科学小品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页。
上一篇:摘要:温是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