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特的类型电影,以其(5)
2013-09-09 01:04
导读:在迷乱的江湖中,新武侠电影的主人公又都在寻找心灵的静谧之地:周淮安远走边关,金镶玉策马而追;令孤冲远走扶桑……而真正的净土是否存在,影片
在迷乱的江湖中,新武侠电影的主人公又都在寻找心灵的静谧之地:周淮安远走边关,金镶玉策马而追;令孤冲远走扶桑……而真正的净土是否存在,影片都是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去回味。这种“自我身份的迷乱”有人认为是基于“97香港回归”香港人的心里症结,诚然这也不无道理。其实作为中国人的香港人,也远没有那么脆弱。新武侠电影大都以乱世为背景,毁灭了一个江湖梦,颠覆了一个不正统的“侠义世界”。在不同的现实面前,在不同的历史境域里,也不可谓不是一种新的武侠电影观。
四 结语
新武侠电影为浅暴力美学增色了不少,发展了诸多的审美视角,在中国武侠电影史留下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多元格局的现象,产生了许多不同样式的走向,如《东成西就》、《大话西游》搞笑的喜剧本领,《东邪西毒》、《双旗镇刀客》人情与人性的探索,则更为艺术化。在新武侠电影发展的十个年头,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武侠电影的魅力所在。而浅暴力美学也仍在不断地被发掘,进入21世纪的“新世纪武侠”又有了一次美学意义上的更新: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天地英雄》再到《七剑》,都在不同程度上并从不同的角度,孜孜追求着浅暴力美学更广阔的天地。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将要跨进九十个年头,未来的路还很长,同样也很艰难。我相信中国武侠电影以其独特的浅暴力美学定能再一次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这不仅需要电影人的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注释:
① 郝建.《影视类型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页。
② 孙健.《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5页。转引: 尹鸿,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大众文化冷思考:“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http://art.tom.com/ioo2/2004/1/12-62257.html
2004-01-12.来源:东方网一文汇报。
③ 孙健.《电影“暴力美学”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7页。
④ 夏金旺.《论中国武侠电影创作思维之嬗变》,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7页。
⑤ 乔洁琼.《论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嬗变》,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8页。
⑥ 乔洁琼.《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第138页。
⑦ 邱飞. 《武侠电影世界中的美》,《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103页。
⑧ 贾磊磊.《消解暴力—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当代电影》,2003年第5期第54页。
⑨ 周之华 周少军.《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体育文史》,2002年第2期。
⑩ 乔洁琼.《论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嬗变》,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9页。
参考文献:
1. 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贾磊磊,《消解暴力—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当代电影》,2003年第5期。
3. 金均海,《九十年代新武侠电影漫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4. 乔洁琼,《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5. 邱飞,《武侠电影世界中的美》,《渝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6. 李少白 主编,《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孙健,《电影“暴力美学”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9. 陈霞,《论武侠电影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0. 李剑,《武侠电影新探—以九十年代后的影像文本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2. 乔洁琼,《论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嬗变》,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 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