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恐怖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证明了其拥有巨(2)

2013-09-22 01:15
导读::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恐怖元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能引起恐怖感觉的各种事物、声响、符号、影像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恐怖元素。但是,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恐怖元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能引起恐怖感觉的各种事物、声响、符号、影像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恐怖元素。但是,可以成为恐怖电影素材的恐怖元素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遍性和非个人化,毕竟恐怖电影不是为了单独拍摄给某一个人观看。因此,优秀的恐怖元素,不仅仅要有新意,而且要像语言符号一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决定一部恐怖电影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最好的恐怖元素是符号化的,这些符号的集合就是表现恐怖的语言——它们也许是物品、影像,也许只是一段无指向性的声响——就是符号化了的恐怖情感。它的本质可以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一种情感的描绘性表现,它反映着难于言表从而无法确认的感觉形式。”[5]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一些近于本能的厌恶的情绪,我们尽量避免它们的负面影响,把它们压制在潜意识的底层。它们往往难以清楚言说和明确表达。恐怖元素是这些情绪的形象表现,因为这种表现的载体是虚幻的非现实物质,只存在于作为虚幻梦境的电影影像中,所以可以定义它们为一种形式符号。因此,恐怖元素的本质是一种感觉形式。而特定感觉形式表现出的外在特征,曲折的显示了那些我们难以言说的情绪的产生根源。
恐怖语言的形式符号有着多重性的复合特征。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随时接纳新的元素、产生新的特征,不停淘汰不能再激起人们内心波澜的旧形式。在最近几年比较成功的恐怖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形式符号的表征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三个——扭曲、空无和幽闭——在电影中如何展示为可感知的恐怖元素。
扭曲是现代人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它的本质是人的异化,而这种异化在当代社会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日趋有加剧的倾向。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最初阶段,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人性上。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其本质是人内部的感性和理性的一种疏离和割裂。而到了十九世纪末,即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异化向外拓展,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生产劳动活动的必然伴随物。进入二十世纪,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异化是自我消失在他人之中,是一种存在的危机。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异化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人类爱欲的本能领域,压制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一切人类本质追求。当代人们生存在这种自内而外的异化环境中,自然的产生出一种扭曲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于言语、行为中表现出来。而在电影中,扭曲的情感,符号化的凝结成为一种独特的感觉形式——肢体和声音的扭曲,以此烘托恐怖的个体死亡幻觉。《午夜凶铃》和《咒怨》中,将死之人的照片中,人的脸都是扭曲的;贞子爬出电视机,整个身体都呈现一种不正常的扭曲;《午夜凶铃》那经典的录像带中,声音是扭曲的,里面也同样出现了爬行扭曲的身体;好莱坞经典的僵尸片中,死人大多肢体扭曲。其实,对扭曲诠释的最充分的是日本著名恐怖漫画家伊藤润二的漫画《漩涡》,其中恐怖气氛的渲染非常集中巧妙的利用了肢体的扭曲。这部漫画也拍成了同名电影,可惜受限于电影的表现方式,漫画的恐怖气氛大大减弱。(相对《漩涡》来说,同样改编自伊藤润二漫画的《富江》系列更具吸引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空无的恐怖首先来自于无知。这种无知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源于信息的不足和感官的局限。这也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状况。知识的高速增长早已经使贯通各个学科的天才成为不可能。而信息的爆炸,媒介的泛滥更使得信息的获取成为了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时时刻刻比邻一种无知状态,其产生的心理结果就是无依无靠的无把握感觉。而科技的发展,仿佛百年以来一直在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感官有很大的局限和不足。人们寻求理性的力量,可是理性却把人抛入空无之中,使人双手紧握却虚无一物。具体到影片的感觉形式上,就是影片主人公对特定物品所蕴含的“内涵”的无知,以及对感官死角的物品的茫然无知。例如,《咒怨》中的鬼屋,《午夜凶铃》中的录像带,受害者对它们的危害性和致命性一无所知,而《午夜凶铃》系列中的小女孩和《咒怨》中的小男孩,作为一种恐怖和危险的符号,往往出现在主人公视线的死角。其次,空无表现为一种价值体系的消解。毫无疑问,死亡是人作为个体的最大恐怖。面对死亡,人类一般的情感特征没有不包含恐怖因素的。只不过依偎着各种价值体系之磐石,人们以虚幻的但是坚定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仿佛得到了对抗死亡的力量,并以此消解死亡的恐怖。可是在虚拟的梦幻中,艺术巧妙的反向消解了我们的依靠,使我们孤零零的在价值虚无中直接面对恐怖。这点在《咒怨》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片中的恶灵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只能在焦灼恐慌中等待死亡。
幽闭是一种隔绝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割裂。这同样是今天大多数人们面对的一种不同以往的特别状况。科技的进步、社会组织结合的日益紧密,使我们与自然日益脱离。这种脱离不是距离上的遥远,而是功能和意义上的改变,自然对于我们再不是古人眼中的养育之地、生命之源、恐怖的对抗性力量。随着与自然的疏离,现代人的空间活动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交通的发达使我们可以快速的抵达我们想要去的目的地,可是这并没有从实质上扩展我们的活动空间,相比工业社会以前,现在人们的活动模式是点到点的跳跃性模式,活动范围日益狭窄。人们好像只是不停的从一个房间走入另一个房间。(古代商人的活动模式是线性的,古代农民的活动模式是平面的。)因此,幽闭的感觉如本能一般被压缩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另外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无疑也助长了这种虚幻的幽闭空间的形成。在恐怖电影中,很多恐怖情节都发生在地下或者封闭的空间,例如经典的《异形》系列中的太空船,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血色玫瑰》的古宅,最近好莱坞拍摄的《黑暗来袭》的地下,《咒怨》的鬼屋。这就是幽闭的恐怖感觉形式。相比西方导演,东方的导演喜欢似乎更加狭小的空间,如电梯和洗手间。《咒怨》中导演只是让小孩子模样的怨灵隔着电梯门看着受害者,在《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的另一恐怖大作《来自幽暗的水底》中,受害者和怨灵挤在同一个电梯中,让人不能不毛骨悚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恐怖电影是一种很特别的类型电影,它利用恐怖来排解恐怖,利用压力来缓解压力。人们通过品味凝结成形式符号的恐怖元素,把潜意识中积压的焦灼情绪发泄一空。人类的内心心理结构是异常复杂的,因此其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新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不同的恐怖元素总是不断涌现,通过优秀导演的精心运用,不断凝结成新的感觉形式。这种符号化了、形式化了的恐怖感觉,同人类的死亡意识一样,是恐怖电影具有跨文化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主体间性 文化工业 审美交往 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