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在当前我们的里,“日常生活中诗情的消解”似(2)

2013-09-27 01:04
导读:用齐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的话说:“金钱成了现代社会的语法形式。” 西美尔的深刻,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凭自己的直觉洞悉到货币在现代

用齐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的话说:“金钱成了现代社会的语法形式。”

  西美尔的深刻,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凭自己的直觉洞悉到货币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意义,并且从的、心理社会学的乃至美学的意义上做出了解释。

  与马克斯•舍勒一样,西美尔也是最近几年来才被介绍到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德国哲学家。在当时的德国学术界和教育界,西美尔也是一个“另类”。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研究的课题大都比较奇特,如饮食、交际、性别、卖淫、冒险、忧郁、奢侈、腻烦、招魂术、贸易展等,以及选择心、文化学的视野研究货币。他的著述多为率性之作、随笔文体,不合高等学府的学术规范,因此他始终申请不到一个“教授”的位置,只能在柏林大学做一个“编外讲师”。将近一个世纪过后,人们才渐渐发现,在对于资本主义的学术探讨中,没有人能够绕过这个“编外讲师”,人们甚至把他看作是与“革命的马克思”、“保守的韦伯”鼎足而立的第三势力,一些名声比他大得多的哲学家,如卢卡契、布洛赫、舍勒、本雅明,都直接受到过他的。国内目前仅只有四种西美尔的翻译著作刊行,即《桥与门》(上海三联书店1991版)、《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学林出版社2000版)、《的哲学》(文化出版社2001版)、《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版),西美尔是用一种“悲观主义”的、“寂静主义”的、“审美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姿态从事他的文化哲学研究的,因此,他的文字就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

  与以往的一些经济学家不同,在西美尔看来,现代的货币体制是绝对理智的、逻辑的、运算的,以货币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推崇并强化的心理能量是理智和算计,现代精神变得越来越精于算计,而不是传统社会所推重的血统、情感和意愿。西美尔说:“现代风格的理性主义特征显然受到了货币制度的影响”:

  现代人用以对付世界,用以调整其内在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关系的精神功能大部分可称作为算计(calculative)功能。这些功能的认知理念是把世界设想成一个巨大的算术题,把发生的事件和事物质的规定性当成一个数字系统。[1]

  我们时代的这种心理特点与古代更加易于冲动的、不顾一切的、更受情绪影响的性格针锋相对,在我看来它与货币经济又有非常紧密的因果关系。货币经济迫使我们在日常事务处理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数学。许多人的生活充斥着这种对质的价值进行评估、盘算、算计,并把他们简化成量的价值的行为。货币估算的闯入,教导人们对每一种价值锱铢必较,从而迫使一种更高的精确性和界限的明确性进入生活……虽然它们对生活方式的高尚风格的形成并无补益。[2]

  读了这段话,我们大概可以明白了,我们之所以没完没了地填表,原来是由于一种量化的、算计性的东西进入了我们的校园生活,进入到我们的文学院和中文系。表格后面是货币,是一种货币制度,教授及其学术生涯都已经通过那些“表格”被装进了货币经济的天罗地网。在货币体制严格管理下的校园里,诗情难以再呼吸到鲜活的空气,诗人终于成了明日黄花。

  西美尔的货币哲学还认为,金钱无特性,货币夷平了差异,“金钱的权力产生了任何其他文化因素都无法比拟的扩张,这种扩张给生活中最针锋相对的趋势以同等的权利”。[3]“货币本身是对事务价值关系的机械反映,对任何人的用处都一样,因此,在金钱交易中人人的价值相等”,——就像金钱在妓女那里夷平了嫖客们的价值一样,你不能说我是文艺学教授,我少付一点钱吧。在古代的李香君那里或许还可以通融,在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妓女行列中不再生长李香君——“这不是因为人人都有价值,而是因为除了钱别的都毫无价值。”[4]“货币通过其广泛的影响,通过把万事万物化约为一种相同的价值标准,它拉平了无数的上下变动,取消了远近亲疏……”[5]在成熟的、严格的货币体制下,“合并成生活形式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的相同因素已经相互融合,成就了一种最缺少个人色彩的结构”。[6]

  早先,人们喜欢说金钱是污浊的、血腥的、肮脏的。在西美尔看来,金钱恰恰是纯净的、透明的,像蒸馏水一样。金钱不但自己没有特性,它甚至还具有清洗事物特性的功能。商业社会中的人相信,一切事物,都可以在货币那里找到其对应的确切价值。凡是不能被货币价值加以表达的那些东西,包括人们心灵深处那些丰富细微、灵动奥妙的东西,都会被货币价值干干净净地过滤掉。西美尔说货币可以“洗心”,在当代社会中,人心已经“汇入货币的汪洋大海”,而“从货币的汪洋大海中流出的东西也不再带有流入的东西的特点”,[7]经过货币洗礼的心灵再也不会是原来的心灵了。

  总之,在现代社会里,货币的价值体系与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体系相比,它是“非人格”的、“无色彩”的、“平面化”的、“齐一化”的。    中国大学排名
  [1][德]g•西美尔:《货币》,第358页,华夏出版社2002版。
  [2]同上书第359页,并参照了刘小枫编译的g•西美尔:《金钱、性别、生活风格》,第39页,学林出版社2000版。
  [3][德]g•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第33页,学林出版社2000版。
  [4]同注1,第348页。
  [5]同注1,第404页。
  [6] [德]g•西美尔:《的哲学》,第190页,文化出版社2001版。
  [7]同注3,第15页。
  [8]同注1,第166页。
  [9]同注3,第3页。
  [10]同注3,第73页。
  [11]同注1,第464页。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宗教心理决定文明的基本特征——了解特定宗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