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当代中,价值的兴起和确立,是同“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繁荣分不开的,二者之间表现出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理解这种联系,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的,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的原因更值得重视。这就是传统的哲学体系及其思维方式本身对于价值的可容纳性问题。我在《价值:一个主体性的问题》②一文中,曾就传统哲学的特点和弱点发表过看法,认为它主要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表现为“客体至上”和“单向认知”、“知识本位”等倾向,其中包含了对于人的主体性及其作用的忽视。而价值问题恰恰是以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实质的。正因为如此,这种哲学思维不能很好地接受价值问题。即使主观上感到了研究的必要,客观上也会由于受到自己思维方式的限制而不能给以充分的回答。例如至今还有人认为,对于价值问题如果按照符合实践常识的方式给以理论的概括,就必然推导出“唯心主义”、“多元论”、“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等等同马克思主义相悖的结论;或者虽然承认价值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该有一定的地位,但却终究无法协调它同原有的其他结论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关系而使之保持逻辑上的完整一贯。
所有这些都表明,价值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展开,并不仅仅是对价值本身加以说明的问题。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用以思考价值问题和其他有关问题的理论前提和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思维方式究竟如何把握。由此,国内外许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建设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把它与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探讨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哲学基础是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时,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建设才是可行的,充实的。
研究价值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必然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思想发端于对马克思恩格斯一些重要论述的理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的基本思想,可以用这个提纲中第九条的一个表述来概括,即他的新世界观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中下面这段话,已为人们所注意:“……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 当然实际上的根据远不止这些。在新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重新发掘和整理的结果,使不少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确信,把“实践的观点”仅仅看作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不够的,它应该而且事实上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论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最深刻的特征。
关于实践,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为“实践”下一个这样的基本定义: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
有关实践定义的讨论已经有了很多,这里不准备复述。而依据上述理解,我们认为,所谓“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在理论上最独特的,使它在理论上足以区别于并高于已往全部哲学的主要特色,应该着重指出以下三点:
价值的本质与存在之谜
价值问题被看作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最繁难的领域之一”④。其中价值的本质是第一个引起众说纷纭的“谜”:价值究竟是什么?从作为人的世界中一种存在着的现象来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多年以来中外学者对此的回答,大体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