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哈伯馬斯(J.;Habermas;1929-;)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

2014-02-03 01:34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哈伯馬斯(J.;Habermas;1929-;)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哈伯馬斯(J.;Habermas;1929-;)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
    哈伯馬斯(J.;Habermas;1929-;)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哈伯馬斯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並在靠近科隆的古倫梅巴斯巴赫(Grummersbach)地區的一個小鎮裡長大,1949年進哥廷根(Gottingen)大學學習,1954年在波恩大學完成博士論文,1956年與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思想家阿多諾(T.;Adorno)相遇,成為哈伯馬斯一生的轉捩點,他在學術上的多才多藝使他有資格成為阿多諾的助手,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接棒人[1]。1961年應伽達默爾(H.;Gadamer)的邀請,到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1964年回到法蘭克福社會所擔任社會學教授,1971年前往施坦恩堡(Starnberg)的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擔任所長,哈伯馬斯著名的溝通行動理論(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就是在這裡開始萌芽的,1983年重返法蘭克福大學執教直至退休,2001年4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到北京及上海作學術演講。哈伯馬斯是一個多產的思想家,重要著作包括《知識與興趣》、《溝通與社會進化》、《溝通行動理論》等。[2];

  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通常被稱為「社會批判理論」,這個學派積極關心社會理論問題和從事社會改造活動,特別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ideology)進行批判。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哈伯馬斯經歷到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衰落與困境,這與它理論本身存在的弱點密切相關,首先,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對社會科學的理論成果和分析哲學一直沒有認真看待,亦未與它們作系統性的對話,否則便可藉此來顯示自己的意義;其次,早期的法蘭克福學派從黑格爾那裡繼承的理性概念是一種過時的哲學的理性概念,對要求根據經驗實證的社會理論來說,是一筆過於沉重的遺產。[3]對60年代末舊批判理論陷入危機的反思,以及當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哲學的轉向的影響,促使哈伯馬斯將批判理論由意識哲學向語言哲學的範式轉換(paradigm;shift)的「革命」,即「溝通行動理論」的建立。[4];    註釋:;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高宣揚《哈伯瑪斯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頁20。;

[2]大陸學者一般將「溝通行動」(communicative;action)譯作「交往行為」,有時則譯作「交往行動」,請讀者注意。;

[3]鄭召利《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頁46-47。;

[4]鄭召利《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頁53;請讀者注意,這裡用了庫恩(T.;Kuhn)關於科學革命的述語:範式轉換。;

[5]李英明《哈伯馬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頁80,96。;

[6]李英明《哈伯馬斯》,頁96。;

[7]李英明《哈伯馬斯》,頁101-102。;

[8]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曾受到奧斯汀(J.;L.;Austin)和塞爾(J.;Searle)的言語行動理論(theory;of;speech;acts)的影響。;

[9]J.;Habermas,;On;the;Pragmatics;of;Communication,;edited;by;Maeve;Cooke,;"Introduction",;Cambridge:;MIT;Press,;1998,;p.8.;

[10]J.;Habermas,;"What;is;Universal;Pragmatics?";collected;in;On;the;Pragmatics;of;Communication,;edited;by;Maeve;Cooke,;p.92;哈貝馬斯著、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頁70。;
    上一篇:【内容提要】 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尤根·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