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认为,导致伊斯兰与西方冲突的根源并(2)
2014-02-06 01:16
导读:就西方来看,对伊斯兰的恐惧可以说由来已久。"由于十字军远征的经验,’在西方世界基督教徒中同时存在着征服(异教徒)和使之改教的观念。’又由
就西方来看,对伊斯兰的恐惧可以说由来已久。"由于十字军远征的经验,’在西方世界基督教徒中同时存在着征服(异教徒)和使之改教的观念。’又由于十字军战争失败而形成的痛恨,若干世纪内在欧洲产生了那么多反穆斯林宣传,以至基督徒是在期待同穆斯林世界处在武装和暴力的关系中被培育成长的。"在20世纪70年代,当具有鲜明反西方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东历史舞台崛起后,西方政治家深感忧虑,并情不自禁地纺织出"伊斯兰威胁论"的政治神话。而哈佛大学
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其旨在勾画未来
国际政治图景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中,也下意识地把伊斯兰文明锁定为未来西方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这种文化上的相互敌视,恰恰反映了历史上西方对伊斯兰根深蒂固的敌对观念。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伊斯兰教一直被描述为一种负面形象。在西方很多人眼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等同于伊斯兰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就等同于恐怖主义。这种化约论的"战斗的伊斯兰"的形象,又因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事件得以强化:扣押西方人质,在西方大城市制造爆炸事件;对以色列发动伊斯兰圣战;刺杀埃及总统萨达特;输出伊斯兰革命;判处英籍作家拉什迪死刑;塔利班摧毁巴米扬大佛;199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事件等等。所有这些,都加深了一个不宽容的、危险的伊斯兰教的形象。从这一偏执的文化立场出发,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毫不犹豫地支持那些自我标榜为反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府,而不管这些政府在当地否能够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如对伊朗专制的巴列维国王的支持);同时,对那些具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政治组织,尽管它们得到当地穆斯林的广泛拥戴,并通过合法选举获得了议会多数,但仍难以获得西方的认可和支持(如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从而使西方无开中站到了伊斯兰主义者的对立面。诚如一位英国前外交官员所指出的:"非穆斯林怎样思考伊斯兰制约着他们对待穆斯林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反过来又制约着穆斯林怎样思考和对待非穆斯林。"在某种意义上说,伊斯兰和西方世界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种互相妖魔化的不良倾向。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总体式的认知模式,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铁板一块的整体,而很少对种种具体地加以区分和辨别,很少对事件背后的根源进行理性的反思。其结果,往往是通过一种偏颇的文化过滤机制,有选择地处理加工外部信息,以便把那些有助于验证既有假设或符合历史记忆的信息保留下来。这种"选择性的因而也是偏颇的,增加了我们的愚昧而非知识,狭窄了我们的事业而非拓宽了我们的理解,加剧了问题而非为新答案开辟了道路。"由此使问题变得复杂化,使矛盾更加难以化解。最近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二者相互敌视的产物,是伊斯兰与西方文化冲突的自我实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启示与反思:到底谁是真正的威胁?
1.9·11事件的发生仿佛再次印证了西方舆论一再渲染的’伊斯兰威胁"的说法。然而,事实上远不是那么简单。笔者认为,导致伊斯兰与西方冲突的真正根源并非二者文化本身的差异,而是双方共有观念的敌对。正是这种观念的敌对建构了现实中敌对的相互关系。文化差异仅仅是在这两大大文明发生利益冲突时,才具有意义。如果仅仅从文化本身来解释伊斯兰与西方间的冲突,往往会省略、贬低乃至取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反对西方的真正理由:霸权主义、偏袒以色列、西方政府对压迫政权的支持。通过对伊斯兰与西方冲突的动态考察可以发现,自近、以来,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咄咄逼人的挑战和由此产生的"相对剥夺"(relative;deprivation)感,才激起伊斯兰民众回应性的反抗。从这一意义上说,不是伊斯兰在威胁西方,而是恰恰相反。假如说原教旨主义果真威胁到西方,那只是因为原教旨主义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反西方立场,撼动着西方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只有真正消除国际政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和平共处才有可能。
2、毫无疑问,此次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既是美国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剧。很难想像,当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当我们自认为整个人类的文明水准已有了质的飞跃之时,还会发生如此滥杀无辜的恐怖袭击事件。这实际涉及到"目的与手段"这一古老的伦理:即为达目的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打着维护社会正义的幌子或为了捍卫某种自认为符合道义要求的政治(文化理念)而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极端做法的事情不胜枚举,而由此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也是最为惨烈的。政治恐怖主义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它在目的与手段上的背离,使之始终难以摆脱道德伦理上的拷问;由于它背离了人类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的大潮,注定了它必然要被时代大潮所抛弃。正如美国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所指出的:"恐怖主义对于实践它的政治运动来说是一个陷阱。"它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却只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说,所有为达目的不不择手段的极端做法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
中国大学排名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观念结构是行为者主动选择的结果。就本文讨论的主题而言,伊斯兰与西方间的敌对观念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化宿命,而是可以通过行为体的行为加以改变的。事实上,在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也并未真的出现所谓"文明的冲突",而是更多地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去界定相互关系。由此表明,双方在相互关系的界定上存在着多种选择途径,而不完全是从文化敌对的角度出发。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此次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事件,越发折射出不同文明间对话和构筑全球共同伦理的紧迫性。正像德国著名学者也孔汉思所指出的:"没有诸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民族之间的和平;没有诸宗教之间的对话,也就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有句古话:"已所不欲,铁施于人。"在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之际,在涉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倡导文明间的宽容与理解是极其重要的。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