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后形而上学哈贝马斯历史使命现实(2)
2014-02-08 01:34
导读:如果将实践还原为生产,将交往理性狭隘的理解为工具理性,!必然掩盖了理论与语言构成的生活世界、交往行为的关系,促使行为的效果和物质生活水平
如果将实践还原为生产,将交往理性狭隘的理解为工具理性,!必然掩盖了理论与语言构成的生活世界、交往行为的关系,促使行为的效果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成为生活实践的中心,一系列社会意义的危机随之涌现:文化意义的丧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合法性危机和方向化危机;社会秩序以及社会冲突的加剧和社会统一的破损;个人的心理病变以及由异化造成的社会化过程受阻……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病态化的症候。哈贝马斯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同时他又认为“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
那么,依靠什么力量推动交往者之间的意义共识呢?哈贝马斯指出,这种推动力就蕴藏在交往行为之中。交往行为内在地包含着行为者之间的对称性和相互性。当具体情景中的行为者通过语言理解协调其行为时,社会合作依赖于行为者理性的共识,它不再以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结构为前提,而是以主体问对称的理解关系为前提。交往理性本质上是对话的,具有作为反思性的、包容的合理性诉求,作为人们存疑的El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是交往主体间的非强制协商和意见一致.它蕴含在每一次成功的相互理解的言语行为中,同时也为恢复被扭曲的交往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准绳。
首先,后形而上学思维倡导人个性的成熟。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倡导个体的反思和学习意识,主体必须进入生活世界的符号化结构中,借助反思使自我从对假设性力量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独立的个性,并在
社会学习中,找到合理的生活指导的意识结构。
其次,哈贝马斯还极力推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后形而上学思维,试图摆脱先验哲学的概念规定。他认为,人的理性化包含双重运动,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化是被社会的语言规范、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规范所一体化和同化的,个性化是自我同一性和主体意识的形成。哈贝马斯倾向的后形而上学思维积极倡导主体间的理性对话,促使具有言行能力的主体凭藉一个共同的生活世界,彼此就生活世界内的事物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在哈贝马斯看来,以往哲学思维的局限性都源于它们妄图使哲学获得某种独享的特殊方式和领域,然而哲学一旦离开生活世界的土壤,它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必将遭到质疑。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最终强调的是一种哲学姿态的转变,即哲学本质上植根于由交往行动建构成的生活世界之中,惟有将哲学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促进生活世界的自我反思,促进生活世界的合理进化,哲学才能获得存在意义和发展契机,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J.Bemstain,Habermas,Modernity.Cambridge[M]:PolityPress,1985.
[2]J.Hnt~rmas.ThePhilosophicDiscourseofModernity[M].Cambridge,MA:MITPress,1987.
[3]J.Habermas.MoralConsviousnessandCommunicativeAction[M].Cambridge,MA:MITPress,1989.
[4]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l996.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