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深刻理解小说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对(2)
2014-02-08 01:34
导读:书中西朗神父的一段话也表明了对于连的追求的否定:“我告诉 你这一点是让你明了,当教士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如果你向当权 者献媚的话,那会得到诅骂,…
书中西朗神父的一段话也表明了对于连的追求的否定:“我告诉
你这一点是让你明了,当教士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如果你向当权
者献媚的话,那会得到诅骂,…”这表明作者并不认为做教士是
一条什么光明大道而是下地狱的行当。
2.小说中的情节
在小说的开始部分,对于连开始他的征程之前有着这样的
描写:“……他孤单一个在教堂里,祈祷的矮凳上,于连发现一张
印有字的小纸片摊在那儿,…他眼光落上去,上面写到:路易·
索雷尔判决以及临终时刻的详情在贝尚松处死,在……这张残
缺零碎,反面起首的三个字他可以看得清楚:‘第一步’。…他深
深的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他的名字末尾跟我一祥…’他把纸揉
成一团。
从教堂出来,于连相信看见圣水钵旁有一摊血,其实这是被
洒过的圣水,在蒙着窗上的红布的反衬下,看上去像血一般。最
后,于连为内心隐藏着恐惧感到羞愧。
‘难道我是个胆小鬼?’他问自己,‘拿起武器。’这几个单词
在老军医叙述过的战争故事里反复出现,在于连看来是勇敢的
象征。他站起身来迅速走向德·雷纳尔先生的房子”。
由此看来,小说的开始已经预示了主人公的结局:他从教堂
出发到德·雷纳尔先生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奔向他追求仕途的
战场,到德·拉莫尔府当秘书——回到教堂开枪杀他的情人德
·雷纳尔太太,被判死刑,表明他的追求“红”的结果必然是失败
或者说是死亡“黑”。
3.从词汇学的角度
我们再翻开法、英、汉辞典,对于“红”与“黑”的解释基本上
都是一致的。“红”:①指像血那样的颜色;②象征革命;③象征顺
利和成功。而“黑”却是指:①黑色;②阴郁的;③死亡。因此,从词
汇学的角度出发,作者的喻意也是明确的:红军服和黑道袍,这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红”,一“黑”作为于连带着满腔的热血所追求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红)的结果必然是死亡(黑)。
第三组:“红”象征着教堂的圣水、子宫、于连的重生;“黑”同
时象征着教堂、死亡、洞穴
经过对平行的“红”与“黑”的追求和对立的“红”与“黑”——
追求——失败之后,作品又以平行的“红”与“黑”的融合而结局。
对于这一组的理解,要从以下方面。
1.从情节上
回顾于连从在追求发迹的四年,细心阅读的读者可以注意
到,于连口口声声“成功”、“发迹”、“飞黄腾达”之类,时时处处羡
慕有钱人的“幸福”,却从来没有说清楚他究竟要什么。金钱他当
然是要的,他动辄想当上一个主教比当上一个将军多挣多少法
郎,然而他关心和谁一起吃饭胜过拿多少薪水,他拒绝过和爱丽
莎的有利的婚事,他不肯走富凯那样的稳妥的发财之路,他也从
不接受没有名分的馈赠……总之,于连不是一个爱钱的人,这是
他和当时一般渴望成功的人之间的很大的区别,包括贵族和资
产者。再说社会地位,他所想得到的首先是荣誉、是平等、是自
由,其次才是金钱、财物和享受。有的研究者认为于连的全部心
灵都体现着一种与封建观念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一种以个人为
核心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决定了他和他那个行将灭亡的
社会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也决定了他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
总之,说于连是一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一
个追求个人幸福而不幸走上歧途的年轻人更来的准确。于连的
所作所为甚至他的所思所想和他的心灵呼唤在本质上是矛盾
的。
如果说在到达“虚伪”之前,这个年轻农民的心灵曾走过很
长的一段路,那么他的死意味着他只不过在一条更长的路上刚
中国大学排名 刚迈开了第一步,这一步他是在监狱里走完的。内容丰富,份量
沉重,喻意深远的《红与黑》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年轻人在追求幸
福的道路上如何从迷误走向清醒,说到底是写了一个“悟”字。这
是人类永恒的难题的唯一的解,也是《红与黑》中的于连的处境
的真实写照。斯汤达的高明在于,他只在“迷”字上用力,似乎曲
径通幽,柳暗花明,谁都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在仿佛登上了
高峰时却突然两声枪响,让公重重的跌在地上,犹如一声断喝:
“此路不通!”于是主人公恍然“觉”,而后在回想中大彻大悟,从
此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也是这篇小说震撼人心的地方。于是
于连找到了归宿又获得了重生,从这个意义上他是成功者,迷途
知返者。在这里“红”与“黑”这对矛盾达到了统一。
2.从意蕴上
“红”与“黑”是辩证的统一。“黑”的其一象征既是超越语言
符号链的存在,其表征为创伤和死亡,而“红”象征之一显然与血
和死亡有关,于是,“红”与“黑”融为一体。
本文在第二组里提到小说中于连在到德·瑞纳先生家做家
庭教师前到教堂祈祷时,发现被处死的人名末尾和他的一样,并
且相信看到圣水钵旁边有滩血。在小说的另一处写到:“德·福
列先生所问:为什么索黑尔先生特别选择了教堂为谋杀的地方,
假如不是恰如那个时候,他的情敌在那里举行弥撒呢。一般人都
同意你(笔者按即玛特尔小姐)所保护的幸运的人,具有无限的
聪明和更多的谨慎。假如他躲藏在他所熟知的德·瑞纳先生的
花园里,还有比那更简单的事吗?在那里,差不多不会有人看见,
不会被捕或怀疑。而且很容易地把他所妒嫉的女人置于死地。”
一个婴儿诞生,要在教堂接受洗礼,这是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
望的“红”;教堂也是为死者祷告的地方,象征死亡的“黑”,而不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都相信净化了的灵魂能得到再生,在
这里“红”与“黑”这对矛盾又达到了统一。
从
心理学上分析,洞穴与教堂都可象征着子宫。他们都在象
征意义上提供了再生的承诺。正如克洛德·鲁瓦所说:温暖、宁
静慈母般的洞穴,开始生存历险之前于连曾在那儿做过小憩,渴
望最后能“安息在那儿”,因为安息这个词恰如其分。明乎此,我
们又可以回答小说中那位人物提出的问题了。经过矛盾,经过抗
争,经过实践,于连终于得到了再生。这里“红”象征着鲜血,子
宫,生的教堂,于连的“再生”;“黑”象征着死亡的教堂和洞穴,
“红”与“黑”在这里再次成为平行的融汇。
参考文献
1斯汤达.《红与黑》.郭宏安译,南京,艺林出版社,1993
2斯汤达.《红与黑》.邹心胜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斯汤达.世界文学.曹金刚译,北京:世界文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