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最根本的特点是对立没有达到统一。关于康(2)
2014-03-11 01:21
导读:[3];《康德文集》刘克苏等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269页。; [4];[6]《安倍能成:《康德实践》于凤梧、王宏文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3、25、66页; [5];见拙文
[3];《康德文集》刘克苏等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269页。;
[4];[6]《安倍能成:《康德实践》于凤梧、王宏文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3、25、66页;
[5];见拙文《康德论认识和形而上学所以可能的条件》,该文部分发表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5年五期。;
[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四,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271页。;
[8];《康德文集》(同上)271页。;
[9];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25页。;
[10];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13页。;
[11];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14-15页。;
[1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4页;
[1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象征与图式的区别见199页 ;
[14];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32、33页;
[1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32页 ;
[1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二,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53页 ;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341页。 ;
[18];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63页。 ;
[19];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65页。 ;
[2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64页。;
[2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0页。;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