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关键词]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 [论文(2)

2014-03-22 02:33
导读:黑格尔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猜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实际过程,猜测到了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把二者都看成是认

  黑格尔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猜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实际过程,猜测到了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把二者都看成是认识过程的必然环节,克服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并且突出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方面,提出了主体不仅要认识客体,而且应当凭借主体能动地规定并改造这个世界,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消极直观的缺陷。
  第四,黑格尔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首先,他在关于实践的目的性的论述中,指出实践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自由,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就暗示了真理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关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过程,就包含了主观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与实践是否统一的问题。从黑格尔对逻辑范畴发展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他接近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黑格尔在“客观性”向“观念”的推演过程中,提出了目的性这一范畴作为中间环节。他认为,合目的性的活动即是实践活动,要实现目的,就要通过手段。他把人的有目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推理,在目的、手段(工具)、对象三项中,工具作为中项,从属于目的而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他把这种有目的地利用工具的活动叫做“理性的技巧”。他说:“理性的技巧一般讲来,具体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削弱,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他认为目的通过手段即实践与客观性相结合,得以实现后,就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达到了绝对理念,即真理。
  其次,在黑格尔看来,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绝对同一,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以实践检验了认识的真理性。他认为,“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列宁对黑格尔关于人通过“改变外部现实”的活动,消灭假象,达到真理的思想评价很高。黑格尔认为,理论的认识活动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须进一步认识构成客观外部世界的概念自身。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内部概念自身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理念体系的认识。他认为客观世界符合概念才是真理,由概念建立起来的客观外部世界最初并不与概念相符合,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其发生变化,从而扬弃了其中的不与概念相符合的特性方面,深入到客观外部世界的本质,使它成为与概念相符合的现实,达到了主客观的绝对统一,即绝对真理。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黑格尔实践观中虽然有不少天才的合理的猜想,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一,虽然黑格尔运用了科学的实践活动概念,但却把实践活动归结为绝对理念的精神性活动,把人的实践看成是概念的外化,而不是真正的感性物质活动。认识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自身运动的过程,实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达到绝对理念的过程。所以,黑格尔的实践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他看到了实践的基本构成,却错误地规定了各要素的含义。在其实践要素中,也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似,但其主体却是“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客体虽指的是客观世界,内容虽然也是客观的,但却不是指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指作为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的客观概念和思想。
  第三,他的实践仅是在道德修养方面,如“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实现善”,而没意识到实践还具有世界观意义、价值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第四,虽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到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却是:认识一实践—认识,他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他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源泉,没看到人们是通过实践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从而获得逻辑范畴的。他认为,是逻辑范畴通过实践自我认识,从而使客观与概念相符合。因此,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正像列宁所评价的,他的实践检验的是客观世界是否和概念相符合,即检验客观是否符合主观,所以归根结底也是唯心主义的。因此,黑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心的色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
  
  二、黑格尔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在对认识史上的有关实践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基础上而确立的,在其学说中居于显著地位。同时这一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古希腊,实践已成为一个哲学范畴。古希腊先哲们虽然也研究生产活动和科学活动,不过他们所讲的实践,都只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活动。即把实践理解为伦理活动。同时,又把理论活动看作是优于实践以至脱离实践的优秀活动。亚里士多德曾为此作过论证:从知识的层次来看,理论知识属于智慧的最高层次,因为它掌握了原理和普遍原因,其他学科和技术则低于它。从知识的目的来看,理论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世快乐为目的,它出于惊异,为求知而研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亚里士多德有关实践的思想的两点论述:一是“离开了行动,真理与谬误和善与恶,就是同类的东西了”,乃含有在实践中才能明辨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的问题;二是他认为,在实践方面,不但人们理性认识起作用,而且非理性的东西,例如激情,也在起作用。只有热情与理性发生关系,并服从理性,使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的行为才是美德。他的关于实践的思想,尽管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然而不过是他在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探讨中附带提及的。因此,尽管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范畴比他以前的哲学家丰富得多,正确得多,但从本质上看,实践在他那里还不是严格意义下的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在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如英国的培根和法国的狄德罗都极力强调哲学的实践方面,但仍受传统哲学的思想束缚。“我思”的认识论仍是一种静观。在此情况下,人的主体能动性,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被机械论所吞没。人的认识只是被动地观看自然,人的实践作为伦理活动不是对神的理智的爱就是走向以情欲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康德哲学革命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修正了传统哲学的理论高于实践以至脱离实践的教条,提出了实践高于理论的主张。康德指出:人类关于本质的理性要求只有在实践领域中才能得到满足。理论理性是现象界法则的源泉,实践理性是本体界法则的根据。因此实践对于理论便有优先的地位:现象统一于本体。实践对理论的优先性还在于自由是纯粹理性体系的拱心石。由于实践理性保证了本体界的客观实在性,理论理性的现象知识才有可靠的基础。自由作为先验的理念尽管对知识没有构成性作用,却有调整性作用。实践理性为理论指明其来源、目的和意义。然而,康德对实践的高扬却以认识与实践的分离为代价。康德自己宣称,自由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把认识与实践分开。这种把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引起了其理论上的种种矛盾。
上一篇:摘要: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非常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