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神话思维;俄罗斯民族;宗教哲学 论文(2)
2014-03-24 01:18
导读:俄罗斯宗教哲学既反对把“上帝”当作绝对权威的中世纪神学观,同时,也反对尼采学说和弗洛伊德主义把人的意志和欲望推向极致。他们主张把目光转向
俄罗斯宗教哲学既反对把“上帝”当作绝对权威的中世纪神学观,同时,也反对尼采学说和弗洛伊德主义把人的意志和欲望推向极致。他们主张把目光转向人的内心世界,重塑上帝的形象(不同于传统的基督形象),并且只有当神与人的心灵秩序相通的时候才能获得真理。显然这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理想不能用理性、逻辑思维来解释,不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只能依靠非理性的神话思维才能把现实与虚幻联系起来,只能利用神秘体验和直觉感悟来体会。在这种直觉和体悟式的思维方式中,思维客体中的观察事实和体验事实双方在人的中介作用中融为一体,心物与天人之间合二为一。而心物与天人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神话思维最本质的特点。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宗教哲学充分体现了民族思维方式中的神话思维特点。
结束语俄民族文化有两个源头:基督教和多神教。两种宗教在俄罗斯长期并存,形成双重信仰的格局。无论是东正教关于信仰上帝的神话,还是多神教的巫术、迷信思想都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俄民族具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点。神话思维的象征性和隐喻性、思维的混沌性和对客体的整体直觉把握性决定了俄民族文化模式、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因此,在俄罗斯宗教哲学中的直觉体悟思考方式中,在圣像崇拜中依靠具象性、幻想性来进行表述和暗示,在冒名为王现象中用部分代替整体,注重类化意象,都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神话思维特征。正是由于俄罗斯民族的这一特性,便于国家统治者和宗教界制造一系列的政治神话和宗教神话。比如,在民族神话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上帝的选民”、“第三罗马”、“乌托邦”等神话以及领袖的神话、胜利的神话等。俄学者泊切普措夫认为,神话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在它里面可以填充任何内容。神话是一个制造偶像的剧本,里面可以随意安排空穴来风的朋友和敌人的角色。神话所具有的有利原则使它能自动迸发所需要的任何东西[5]。在当代俄罗斯民族面临新的选择、需要重树俄罗斯民族自信心的时候,人们往往把目光转向民族文化遗产,期盼通过挖掘宝贵的精神内核来达到民族认同的目的。因此,在转型时期的民族认同中,民族神话最能起到凝聚力的作用。但由于神话思维不具备清晰的逻辑推理和论证秩序,而只是一种直观的类比拼合,所以难免产生荒诞不经、无法界定的混沌性。这种特有的模糊性,对所认识的客体可生发多种释义。这也就是现代社会通常把一些虚假和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和现象称做“神话”的缘由。因此,在认清人类思维中固有的神话思维因素的同时,要杜绝过度渲染、人为制造误导民众意识的极端的神话,因为它将把社会发展引进死胡同。
中国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高乐田.神话之光与神话之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8.
[3]布尔加科夫.东正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32.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