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摘要: 黑格尔因其概念辩证法的强力完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终结,但也因此掩蔽了其力量的源头“经验的辩证运动”。海德格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这是黑格尔因畏惧经验的辩证运动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所致。本文指出,黑格尔对经验的打压、遗忘其实质就是要以在场的形而上学抹杀更为本真、深藏不露的不在场的东西,进而将不在场的东西逻辑化、概念化,以求得知识论意义上的绝对的主体确定性。其实,这也是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根本性的局限与痼疾所在。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道说,不仅暗示了尼采、叔本华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同时也为海德格尔通过对经验的原始回声的聆听走上一条护送存在之到达、在场并应合存在者之存在的呼唤之思想大道,作了思想先导。
??海德格尔在悉心探讨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1-15节]中有关表达意识辩证运动的“经验”概念后,针对黑格尔抛弃最初选定的标题《意识经验的》这一做法,他提出自己的质疑。他说:“是黑格尔对他自己强调地置之于中间位置的‘经验’一词感到畏惧了吗?”[1]海德格尔这一问不仅问出了他在经验概念上与黑格尔的勾连,也激发起我们对经验概念在黑格尔思想中所担当的角色的惊异,更是启开了我们由此对意识本性及其命运的关注。
一、黑格尔对“经验”概念的道说与遗忘
??黑格尔在其心路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始终把经验看作只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活动中一种初步的较低阶段的运动形式。在黑格尔那里,经验概念没有机会享受本体论范畴的地位。对于经验主义,黑格尔则更是批评有加,尽管他也曾较客观地公允地评价过经验主义的合理之处,即认为为了防止[知性的]理性主义的抽象与空洞必须注重经验。[4]那么,黑格尔是否在其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曾对“经验”特别青睐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诚然,黑格尔在现象学导论中别具匠心地把意识对它自身即既对知识又对它的对象所实行的辩证的运动,称之为经验[因为这种辩证的运动替意识产生出新的对象],由此引起海德格尔的高度关注,海德格尔将经验视为存在者之存在的在场。但是我们认为:第一,黑格尔在现象学中对经验的界定与运用,在其实质内容上是不同于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经验,也是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经验概念。第二,黑格尔之所以要以经验概念来概括和呈现意识的辩证运动,揭示意识自己替身产生新的对象的辩证运动,这其中有两个因素:其一,因为黑格尔是一个很有现实感、感的思想家,他强调人类认识既不可能脱离现实经验,同时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从上贬低经验,但却并不他对现实经验的关心与重视。黑格尔运用经验概念是为他进入纯思维、纯概念运动作一理论准备工作。但是,一旦黑格尔认为自己完成了由“经验”的科学向“思辨的科学”过渡和转变之后,他就要有意地抛弃遗忘掉经验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更能保证理论的纯洁性和合法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纯粹的逻辑王国。但是,黑格尔这样做却给后人种下了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以及对经验与概念的关系的把握之混乱、误解的根芽。这就好像黑格尔这思想巨匠引导人们进入他的思想殿堂,却要人遗忘掉筑构这殿堂的脚手架和殿堂由此建立起来的材料一样。因而,即使最终遗忘掉这殿堂本身也于现实无关紧要。这恐怕是黑格尔庞大的体系在其身后很快被人抛弃并一次又一次遭到猛烈攻击的重大原因。
??当我们对黑格尔为何要运用经验概念继而却又要遗忘掉它这一做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说明,再回头来看黑格尔在现象学及在逻辑学中对经验概念的道说,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原来,黑格尔这样通过对经验的辩证法运动,由现象进入本质,由现象学进入逻辑学,在他自己看来,既能防止经验主义[包括康德哲学在内]在追求知识的客观必然性上所犯的怀疑论和二元论错误,又可避免了[知性的]理性主义固有抽象、空洞的独断论的缺陷。
??那么,海德格尔在认真地解读了黑格尔之后,尤其是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的悉心后,他断言黑格尔有畏惧“经验”之嫌,其道理何在呢?又究竟有何用意。对此加以追问便把我们引向了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对此种经验所产生的畏惧这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二、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畏惧
??黑格尔把经验道说为:意识对它自身所展开的既对它的知识又对它的对象产生新的真实对象的辩证运动。黑格尔对经验如是说,与他对意识本性的真切领悟与经验直接勾连在一起。或者不如说,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实即他对意识本性的经验[Erfahren]。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这种有关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呈现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把黑格尔关于意识本性的道说,概括为意识的三个命题,并强调这三个命题“勾勒出意识之本性的基本结构”。 [5]这三个命题[6]也即:
??1、“但是意识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概念。”
??2、“意识自身给它自己提供尺度。”
??3、“意识自身考查自己。”
??黑格尔在这里不仅深刻地揭示出意识的本性,更是在解决认识与对象关系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也即努力跳出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将一切对象化的表象性思维。尽管黑格尔本人终究未能彻底逃脱“对象的陷井”,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但是他却为海德格尔彻底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表象性思维,朝向应合于思想大道做了思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