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该文阐明了中国“道”和“德”思想(3)

2014-04-10 01:11
导读:那么,庄子的“道”、“德”思想究竟是什么? 庄子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可见,庄子敬畏“自然”,同时又看重“自我”。而在

那么,庄子的“道”、“德”思想究竟是什么?

庄子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可见,庄子敬畏“自然”,同时又看重“自我”。而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庄子则讲“顺应自然”。因此,在庄子看来,“自然”才具有至高无尚的主宰地位。而这,就正是庄子所说的“道”。

显然,庄子的“道”是曲解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的结果。表现为“纯自然”、“任逍遥”。这种曲解时至今根深蒂固。

不独于此。整体看来,庄子的“道”、“德”思想是十分复杂的,并开始了向玄化的方向变化。

庄子“道”、“德”思想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要将周人的“民得”思想具体化为“我”。

二是在曲解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基础上但又大量吸收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三是接收了周人以及孔子的“天命”观。庄子认为,只要“顺应自然”,则“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认为做事顺应自然,对一切生死、荣辱、寿夭等等都会看成是无所谓的事了。

四是接收了孔子的从“仁、爱”空想之中所反映出来的视人为“抽象的人”的思想。

因此,庄子的“道”、“德”思想不是在讲“王道”、“德治”,以至“仁政”,不是在讲“政体”、“政治”,和“治世”,而其思想“神龙见首不见尾”,故只能以“玄”来概括之。从而使得中国的“道”、“德”思想开始了向玄化的方向变化。

由此可见,至今被人们所谓的“老庄”之说,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进一步看,庄子在对现实,及在对人生处世上的消极、避让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和“出世”思想,这就完全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懂老子的“天地之道”,即“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特别是其中的“柔弱胜刚强”及其“条件”。而与老子的“入世”的、“革命”的思想相悖。

如上所述,无视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其“条件”的思想,就是无视了活生生“人”,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历史主动性。可见,庄子思想同样表现出了一种历史的倒退。因此,老子和庄子,并非就是道学“一家人”。

五、

在庄子之后,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孔孟之道”成了正统思想,中国“道”、“德”思想继续沦落了下去,并且,走向了庸俗化。

其沦落和庸俗化的表现在于:

一是代之“道”、“德”思想而起的“道德”观普遍出现。这种“道德”观不讲“政体”、不讲“治世”,而完全陷入了“伦理”的范围。

二是视“道”为“专于一技之长”。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证明如此。于是,出现了诸如“医道”、“师道”,甚至于“茶道”、“棋道”等等,而且泛滥成灾。

其沦落和庸俗化的恶果在于:

一是使得对中国的“王道”,及其“政体”、“政治”,和“治世”等等的认识出现了断层。在这种背景之下,葬送了极富创造性、革命性的老子思想和哲学。并从此以后,给了一些西人“东方无哲学”的口实,至今令西洋看不起中国人。

二是使得中国的“理学”、“心学”泛滥,使得专制主义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使得中国社会在专制主义的泥淖之中缓慢的向前发展。

三是使得以孔子的“仁政”、庄子的“顺其自然”式的“空想”和“自慰”成为了麻痹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斗志的精神鸦片。这种“空想”和“自慰”,使得中国面对列强累战累败,饱受磨难。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国的“道”、“德”思想绝非是“道德”。中国的“道”、“德”思想有着巨大而深厚的政治学、哲学的意义。特别是,老子对“道”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形式的认识,和对“道”、“德”关系的认识,无疑的,叫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令被今天人们所公认的中、外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们汗颜。然而,看看中国“道”、“德”思想的沦落和庸俗化,和伦理“道德”观的泛滥成灾,无疑的,这真真成为了一大历史的嘲讽,和玩笑,真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莫大悲哀。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摘 要]“述而不作”是只阐述、叙述前人的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