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陈独秀 颠覆与重建 进化论伦理观 论
2014-04-08 01:45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文关键词:陈独秀 颠覆与重建 进化论伦理观 论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关键词:陈独秀 颠覆与重建 进化论伦理观 论文摘
论文关键词:陈独秀 颠覆与重建 进化论伦理观
论文摘要: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陈独秀在对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旧道德进行批判和重估的同时,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来树立新的道德观以期启发民智,改造国民性。其早期的伦理思想便是五四启蒙运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和过程的产物。
大凡在社会制度或文化的转型时期,各种新颖或陈旧的伦理观念必然会随着这一过程相继出现,以期在残缺不全或支离破碎的精神废墟中,重新修复旧有的政治文化体制,或建构一套全新的社会规范模式。无论是希腊城邦瓦解后各种学派的崛起,还是礼崩乐坏年代的百家争鸣都已确证了这点。陈独秀早期伦理思想便是“启蒙的二十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一、陈独秀伦理息想的宏观历史背景—1840-19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强行撕开了近代中国的帷幕,在打乱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自然进程的同时,客观上也给它注人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愚昧封闭的大清国门,吹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洗礼后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明代末年所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经过了一度的衰退后,在这一时期亦重新露出了曙光。
为了维护日益衰败的满清统治,同时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亡图存目的,在一些有识之士倡导“中体西用”的条件下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洋务运动。然而,洋务运动的可悲之处也正在于“中体西用”的基本指导原则,它“主张开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但必须是官督商办,由封建官僚来控制督办”,“可以同意读西书,办报纸,但必须是不致引起对封建‘圣道’和圣经贤传的任何怀疑。”冈这在本质上与愚昧地排斥西方资本主义的顽固派并无实质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多披了一件向西方学习先进工艺技术的外衣。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拥有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思想的改良派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日后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角。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原则不同,改良派强调“体用不二”思想。这不仅要求在“器物”上学习西方,而且在“制度”上也要进行变法维新。因此,改良派明确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君主专制体制,走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托古改制”、“三世大同”便是这一思想的先声。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彻底打碎了点滴改良进而富国强兵的梦想。毕竟,脱胎于洋务派的改良派自身在思想上与洋务派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改良派内部,“在变法的理论基础和变法的远景措施等问题上,都不但没有兼顾统一的认识,而且还潜伏着严重的对立和分歧。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剧和满清统治的日益腐朽,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壮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取代了改良派涌向了即将来临的革命大风暴中。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场革命在现实中并没有走上预期的理想道路,绝大部分政权落人了封建军阀和官僚手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思想和活动中,反帝爱国的民族自尊始终占据了首要的位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在实质上并未能得到真正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无论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还是后来的革命民主主义都未能在广大人民的思想意识中扎下根来,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仍然遍布中国。
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以期使广大人民从那种落后、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在思想意识上能有个根本的改变。
二、对传统旧道德的批判与重估—打倒孔家店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如上文所述,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启发民智,改造国民性从而最终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对现代启蒙运动而言,迎接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只是手段,实现把国民从传统意识的牢笼里解放出来而代之以现代意识的启蒙任务才是目的。’,阅因而,正如文艺复兴运动把矛头对准中世纪神学一样,陈独秀亦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源—濡学。“打倒孔家店”便是在批判尊孔复古这一逆流中提出的响亮口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陈独秀看来,中国自明朝西洋文明传人以来,国人先后经历了学术和政治上的觉悟。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若国人伦理没有觉悟,儒家纲常没有彻底打碎,即使在政治上实现了共和立宪,那也只是徒有虚名。“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
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随《青年》(二期改为《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就在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用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主张。在一开始便明确地指出:“吾人倘以新输人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孔教为是,则不得不以新输人之欧化为非。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吸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进行一场伦理革命,以唤起民众的觉悟,从而自动自觉地去争取民主和自由。“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治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陈独秀正是在上文所描述的宏观历史背景下,根据时代的要求,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论伦理思想。
第一,与时具化的道德进化伦。相对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观点,陈独秀根据“抵抗力”的理论指出:包括道德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必然随着具体的社会历史形态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质;社会的整体文化、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决定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伦理观念。以孔学为例,“孔子的学说思想决不是他自己个人发明的……乃是中国的土地气候造成中国的产业状况,中国的产业状况造成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造成孔子以前及孔子的伦理观念。坏仅如此,陈独秀还以杀人和寡妇再嫁为例来说明社会道德具有相对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寡妇再嫁,在中国视为不道德的事,在西洋即现时的中国,也不算的什么大不好的事;杀人是最不道德的事,然而在战场上能多杀伤人才算是勇士。”“总之,道德是应该随着时代及社会制度变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潮这也是陈独秀对封建旧道德进行猛烈抨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