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历史境遇近期态势原因思
2014-04-12 01:07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历史境遇近期态势原因思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历史境遇近期态势原因思辨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历史境遇近期态势原因思辨
[论文摘要]: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中国思想发展史上,自由主义居有重要历史地位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特定历史场域的制约和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它虽然一度遭受冲击打压,却一直绵绵不绝,并从特定角度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层探究自由主义在中国潮涨潮落的主要原因,对推进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流变态势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百年中国思想发展史,所呈现的是一个主流鲜明而又多元多样的整体态势。围绕着谋求中华民族之独立富强这一跨世纪主题,各种思潮冲涌而起,它们既各自确立又相互影响,从而使这百年间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开放多元的鲜明特征。在这样一个思想发展历史进程中,自由主义思潮无疑居有重要地位。这一起于严复、中经胡适等几代人薪火承传的思想潮流,尽管始终未能成为百年中国的思想主潮,但与那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非主流思潮相较,它的生命力是相当坚韧和顽强的,并在民间和学界占有较大的思想地盘,即使是在它深受打压而被迫滑向最低谷的时期,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也没有消失。可以说,如果我们不能真实面对自由主义思潮在百年中国的潮涨潮落,那么,我们对百年中国思想史的认识与把握就一定是残破的,而且对中国未来的思想走向的思考也可能陷入太多的主观想象。
二、自由主义为何难成主导思想
(一)时代向社会各个领域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威严命令。从所周知,当时光流至19世纪中后期,曾创造了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却进入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悲剧时代。东西方列强在中国大地上的猖獗横行,使世界东方这一泱泱大国陷入了被瓜剖豆分的空前浩劫。面对着这种行将国破家亡的民族惨剧,举凡有民族良知的中国人无不深感切肤之痛,整个中华民族也发出了求亡图存的悲壮怒吼。在这种特定情势下,时代便向社会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各个领域发出了威严的命令,要求一切服从救亡图存,一切为了救亡图存。而掌握着国家命运之舵的统治阶层甚至相当多的人们,又都认为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年代所需要的是高度集中的威权政治和血与火与剑,因此自由主义当然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主话语。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自由主义被认为不是国家求强的最佳选项。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严复,他之所以要从英美模式中引进自由主义并竭力加以宣扬鼓吹,虽然也是为了救亡图存并使祖国早日致强,但面对着信奉专制甚至独裁这一威权政治的执政者,面对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儒教思想和后来的日德极权模式、苏俄革命模式的强力影响,严复为使国家致强而发出的自由主义呐喊显然是太微弱了。于是,自由主义便不得不退居于非主流地位甚至一度陷入被严重边缘化的境地。
(三)缺乏市场经济,法制基础与民主政治的支持保障。西方的自由主义是基于市场经济与法制社会的一种政治
哲学思潮,其根本目的是致力普通个人的普通幸福。民富、公正、人权、自由、民主、共和、程序、法理等等,是自由主义思潮常用的重要关键词。但正是在自由主义这样一些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上,以严复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自由主义者和以胡适为代表的第二代自由主义者以及其后的自由主义者们,都不同程度的进入了误区。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虽然比较接近西方的古典自由主义,并在关于开矿山、引外资等方面的论述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但他却更多的把自由主义当成了国家求强的手段,而没有充分注意到自由主义致力于个人幸福这一本质内容。他虽然也抓住了古典自由主义致力于增加国民财富这一面,却没有把它上升到经济自由、政治民主这一层面。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代表人物的胡适,从一开始就对古典自由主义学说中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信心,他热衷的是一种社会自由主义,并对英国工党的反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颇感兴趣。他高唱的是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却从不强调经济自由和代议政治。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严复等第一代自由主义者,还是胡适等第二代自由主义者,当他们先后为自己所信奉的自由主义而奔走呼号的时候,中国既无一个发育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无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在一个以垄断经济、独裁统治和人治模式为主的国家里面,自由主义的实现只能是一场梦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多种社会政治思潮对自由主义的冲击与打压。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中国思想界,既有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也有各种西方思潮的纷至沓来。这些思想皆各具影响,其中有些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更成为引领中国走向的主导性思想。它们的到来与活跃,必然会对自由主义形成挑战和冲击,从而大大冲淡了自由主义对中国人的吸引力。尤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更因为自由主义与它们的尖锐冲突,而不时对自由主义进行打压。自由主义在中国的这种艰难情状,在20世纪初、中期表现得特别鲜明。尽管自由主义在学界、民间仍有一定影响,但在那血与火的年代,它在强势政治力量的共同打压下,其生存环境之艰难也就可想而知。
(五)以儒教为本位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自由主义思潮有尖锐矛盾。中国的儒教和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彼此虽有某些相通之处,但它们毕竟分属两种根本不同的传统,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有矛盾和冲突发生。如在政治精神方面,中国的儒教非常强调君、臣、民之间尊卑有序的等级关三、自由主义在中国为何挥之不去系,而西方自由主义所追求的则是自由、民主和平等。中国儒教在国家治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上,所表现的是一种明君贤相清官的政治想象,即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种明君贤相清官的政治构想,仍然具有明显的威权性质。正是从这种意议上讲,中国儒教虽然强调以民为重,但这仍然是一种由政府本着安民抚民目的来行使政权的路线,而不是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主要靠人民来伸张自己利益要求的路线。尽管民本思想的提出在中国儒教文化自身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它与自由主义所追求的民主政治显然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使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的儒教思想的冲突难以避免,并在有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会表现得相当尖锐激烈。虽然中国的儒教文化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但它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支配作用和巨大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自由主义面对着实力强大的儒教文化,自然显得势单力薄,难以抗衡。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自由主义在中国为何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