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同时,自由的对话式交流使网络文学评论始终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浮躁的网络文学批评决定了它无法承担起文学理论指导的重任,致使网络文学进一步走向放纵化、呓语化和平面化,而网络文学的自由也成为一种缺乏精神向度的肤浅的自由。与传统文学的经典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相比,网络文学因其自由性和随意性而缺乏应有的节制和规范。一些网络写手年轻、冲动、激情、幼稚,文字犹如寂寞山沟中的野花,自生自灭;另一些网络写手由于怀着一种仇视社会的边缘心态,文字充满了病态、霉变、腐烂的气息,对网络自由精神的表述有一种矫情、虚假的因素,将网络变成了自己的日记本,文学应有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被彻底淡化,而自我表达、娱乐则被推至主要地位。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学以轻快短小为主,更适合一种游戏性文体——接龙,难以产生厚实的作品,更遑论文学精品。“网络文学在艺术上还显得粗糙、随意,模式也还显得单一,它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更高需求,也就是说,在轻松之外,有时也需要沉重,也需要尖锐的心灵撞击,需要深度和精美 ”[4]。面对先天残疾和贫血,我们也就不能理解网络文学情节为何总是充满新奇、悬念和迷离,修辞为何总是反讽、戏谑和夸张,语言为何总是口水化以及一味地煽情和搞笑。网络文学有智商而缺少智慧,有情绪而缺乏情怀,与传统文学强调的耐读、讲究回味、经典性相去甚远,宛若一个只有宽度而没有高度和厚度的畸形人。网络文学转向极端的个人化世界,勾画出形色各异的私人世界,但是网络文学的内存取决于网络作者的内存,如果抹平了语言差异、情感差异和思想差异,所有的网络作者都操同一种腔调,用同一种语言和思维方式,那么,网络文学可以休矣;如果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所谓网络文学,那将是网络的无奈,是文化的悲哀和新世纪文学的悲哀。
在当代以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网络文学在轰然崛起的商业流行话语面前频抛媚眼,显示了一种投降姿态,走向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状态。网络文学游离于传统之外,建立起自身的话语体系,形成独有的后现代品格,同时,为迎合读者口味,创作大多为快餐式消费性为主,缺乏人文情怀,在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部分网络作家在商业包装下从幕后走向前台,希望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渴望跻身主流话语,网络文学与传统媒介联手而融入消费文化的生产线。网络文学的自由最终沦为遥远的乌托邦。
网络文学的根本缺陷在于对待文学的态度:玩玩而已,太不把文学当回事;过分强调网络的特殊性。这必然不可能产生具有深度和历史感的作品,因为文学的自由只能产生于心灵而不是网络。
【参考文献】
[1][2]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60-466
[3] 罗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谢有顺.需要深度和精美[N].文学报,200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