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国学大师之马失前蹄(2)

2014-06-21 01:05
导读:资料 均能说明这个问题,而太极八卦自然也就成了古人的宇宙观,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打通了八卦奥义这一关,再看《系辞》所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资料均能说明这个问题,而太极八卦自然也就成了古人的宇宙观,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打通了“八卦”奥义这一关,再看《系辞》所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这段话也就顺眉顺眼了。八卦不仅是历法,能够“知吉凶”、“成大业”,而且它也与方位相关,古代式盘及勘舆、占筮活动总是与方位有关,其理也在于此。正因为太极八卦在本原上就是一种时空合一的概念或观念,所以古人将万事万物与太极八卦相比附,将太极八卦之理运用到各个方面(包括八卦占筮和《周易》古经的产生),将整个世界分为八种基本物质,对太极八卦产生崇拜等也都是合情合理、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没有“失蹄”,只是他们在将古易学转化为纯粹的哲学思想之后,给后人布下了迷阵。
 
    二、郑玄和马融
 
    “太一行九宫”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象数易学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其与医学、占筮、建筑、礼仪、军事、气功、天文历法等皆有相关并在多方面有所运用。古代与“太一行九宫”有关的图式主要有四种:太一行九宫图、明堂九室图、九宫八风图以及式盘如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占盘。这些图的基本内涵和结构大体上一致,即都由后天八卦方位图和洛书九宫数图叠合而成(虽然有的图并没有明确标示后天八卦方位,如明堂九室图、西汉太一占盘)。结合古代文献中关于“太一行九宫”学说的阐释可知,“太一行九宫”学说的基本图式就是后天八卦图与洛书九宫图的叠加,其基本内涵也通过这种图式而得以表达和说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古代阐述“太一行九宫”学说的基本文献有三种(或三类)。一是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又自此而从于震宫,又自此而从于巽宫。所行半矣,乃还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于乾宫,又自此而从于兑宫,又自此而从于艮宫,又自此而从于离宫。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之宫,而返于紫宫。行起从坎宫始,终于离宫也。”二是《礼记·月令》(同见于《吕氏春秋·四时纪》)对明堂九室制的介绍:“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仲春居青阳太庙,季春居青阳右个;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庙,季夏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天子居太庙太室。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仲秋居总章太庙,季秋居总章右个;孟冬居元堂左个,仲冬居元堂太庙,季冬居元堂右个。”三是《黄帝内经·灵枢》的介绍:“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日冬至矣。”《月令》所言是“太一行九宫”学说在建筑和礼仪方面的运用,《灵枢经》所言是“太一行九宫”学说在医学方面的运用。三种阐述,以郑玄注《易纬·乾凿度》为本,也以郑玄注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权威,但恰恰是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关于“太一行九宫”的说法是错误的、荒谬的。两千年来,学者引郑注者众,但均以误传误,以神秘传神秘,不求甚解,未予辨识和清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所谓太一(又作太乙),如郑玄所说是指北极星神(“北辰之神名”)。在古人看来,北极星恒居北天极不动,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带动着整个星空也围绕北天极和北极星旋转,于是北极星被神化为整个天空或星空的最高统治者即“天神之最尊贵者”太一。由于岁差的关系,人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北极实际上是处于不断的缓慢的变动之中的,因而“北极星”并非恒居北天极不动。据计算,从现在的极星勾陈往前推,天枢、后宫、庶子、帝星、太子,直至北斗,都充当过天神“太一”,成为天空的最高统治者。在前4000年前,北斗的第六星开阳和第七星摇光距北天极约13度;在前3000年前,北斗的第六星开阳距北天极约有10度的角距离。因此“这些星不仅完全有理由充当过当年的极星,而且北斗也最有资格成为当时的天神太一”(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录》39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北极星统治着星空,北斗七星围绕北天极旋转,由此带来阴阳消长、四时更替和万物的生长、繁茂、枯萎,古人便将北极星、北斗七星与四方四时的关系想象成是天皇大帝(即“太一”)坐着车斗一年四季在四方巡行,产生着并统治着宇宙万物(山东武梁祠东汉石刻画像对此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所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太一行九宫”就是指的北斗七星围绕北天极旋转这样一种天象。北斗斗柄在一年中指向四方四隅,即形成八方八节(八卦),加上太一神北极星所居之中宫(北天极),即为九宫,古人以后天八卦方位图配洛书九宫数图表示“太一行九宫”正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古代政治要取法于天,于是产生明堂九室礼制,皇帝要象北斗四季转动那样,在不同的季节、月份居住在不同方位上的宫室;古代医学取法于天,不同的季节、方向有不同的风和气候,对病症也有不同的认识和治法,所以产生“九宫八风”学说。至于中国神秘文化中与“九宫”有关的东西,如《黄帝九宫经》、《九宫图》、奇门遁甲、六壬术等都是依样比附,并无什么科学奥妙在其中,不过由于一般人并不接触、研究而被术士搞得神神秘秘而已!天神太一既然被古人赋予生命和神性,那么它也当如人间帝王和老百姓一样,有工作也有休息,所以每隔半年(即巡游四宫)要回中宫休息一段时间,这就是“太一行九宫”的规则:每四乃还于中央。郑玄注《易纬· 乾凿度》太一行九宫的规则可溯源于《星经》:“太一下行,犹天子出巡……每率则复。太一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 ”
上一篇:走出“失范”与“失语”的中国美学和文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