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儒教的重建

2014-06-19 01:27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儒教的重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建立儒教应该不应该?假如在某种意义上应该,那应该怎么建

建立儒教应该不应该?假如在某种意义上应该,那应该怎么建立?这个问题不是感情能够决定的,要做理性分析。我先讲它的危险;再讲为什么需要建立儒教。又有危险又有必要性,那么建立的途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理解儒教。大致就是这么几个问题。
    把儒家叫儒教,里面是有危险的。中国的所谓的“家”或者“教”和西方的宗教很不一样,他们有非常突出的形式特点,信仰一个神,神是一个人格。和我们信仰“帝”不一样。它都有一个具体的形式在管着这个信仰,有教会,有自己的一套教义,由牧师来解释。这个宗教和其他的宗教基本上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你信了基督教就不可以再信仰伊斯兰教,或者信了天主教就不能再信仰新教。所以他们历史上有宗教战争。一直到今天中东的争端,背后还有宗教的冲突,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中国不是,印度也不是,我们的宗教碰到一块儿,基本上是和平的。虽然有过几次排佛,但是从来没有过宗教战争,而且后来很宽容。在唐朝以后,儒、释、道还有融合的趋势。这个跟西方的整个信仰形态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把儒家叫儒教,马上就和西方的宗教形成了正面的对抗,使得儒家跟西方的宗教或者意识形态发生正面的冲突。结果,或者排西方的宗教,就像康熙、雍正和当时士大夫中的激进分子做的,写《破邪集》之类的,把西方的基督教叫做邪教等等;或者被基督教排斥了。西方打进来,就排斥儒家。到最后西方文化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己就来排斥儒家了,把儒家排得一塌糊涂。这就是一个危险。另外一个就是康有为的做法,他重建儒教的时候是按照西方的口径来建立的。他明确地讲他是按照西方的方式来做的,比如丹麦立基督教为国教,英国立基督教是国教,我们也按照这个办法建立一个儒教,立为国教。结果是一塌糊涂。文化革命以后,又有学者说儒家是宗教,他提这个不是为了建立,而是排斥儒教。他们说:“儒教带给我们的是灾难,是桎梏,是毒瘤而不是优良传统。”所以,在他们看来文化革命的“批林批孔”还没有批透儒家的影响,所以他们要进一步地扫荡。说儒教在八十年代的情境下叫宗教,那就带有否定性的含义。所以把儒家叫儒教是危险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今天蒋庆又提出重建儒教的构想。他认为儒家在历史上是一个学派,比如先秦的时候儒家是一个学派,它没有被立为国家宗教,蒋庆称之为“王官学”。但是当儒家在整个社会中影响上升,一旦被立为“王官学”,这种形态的儒家就是儒教了。近现代以来,儒家衰落得很厉害,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如此。所以他认为面对西方的全方位挑战,再加上知识分子主流的全面西化,必须全方位地复兴儒教,以儒教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蒋庆提出两条路线来建立儒教。一个是上行路线,就是说要让儒教进入政权的核心。另一个是下行路线,就是在民间建立儒教,而且让国家承认它是合法宗教。
    现在就出现一个问题,重建儒教,会不会反而导致对儒家的破坏。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有危险,是不是就不需要建立儒教了?我觉得不是这样。
    下面讨论重建儒教的含义。按照蒋庆的解释,既然说重建就不是从头建起,而是在某种意义上重现或复现一个历史上有过的儒教,也就是经过周公制礼作乐、孔夫子阐发深化、各位伟大的儒者发扬光大的这么一个教化天下的儒教传统。所以,儒教的“教”字不是西方的“religion”,而是教化的意思。而且,重建儒教也要符合儒家一贯的思想方法——“与时偕行”。“时”这个思想在儒家很重要。我认为要是这么考虑,儒教就很有可能避免以前产生的那种恶劣的后果。历史上主张儒家是宗教的人,比如龙华民、康有为等,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儒教的独到之处,比如拜祭祖先、祭祀孔子,不等同于拜基督和耶和华,尊儒复礼也不同于英国、丹麦式的立孔教为国教。现在的问题是,儒家的独特的地方在哪儿?使得它能够和其他的宗教区别开来?我认为相比于我们身边就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道教,儒家最明显的地方是它的主导的精神来源是扎根于原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扎根于人和神的关系,这是根本的不同。人际关系里,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又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宗教主要是人神关系,儒家是人际关系。基督教强调的是个人面对一个人格神,这个关系是最重要的,家庭关系是靠后的。不但靠后,有的时候还被排斥。大家读《新约》可以看到,基督本人就说这个问题,“那些爱他的家人胜过爱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他有时候还讲一些很激烈的话,比如“我到地上来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带来刀兵。”当然这是极端的说法。客观地讲,基督教在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一般情况下还是尊重家庭的,尤其是天主教。但是家庭关系毕竟是从属于人神关系的。佛教,也不强调家庭。道家是个人和超越的的自然发生关系,“道法自然”,家庭也没有根本的重要性。虽然佛教和道教都不会反对家庭关系,但是毕竟最深的信仰者要出家。这跟儒家完全不同,儒家认为最好的儒教徒(如果你叫它儒教的话)恰恰是要在家庭里。在其他的宗教里我们都可以设想信仰者可以完全摆脱家庭关系,有的甚至是必须摆脱家庭关系,然后直接通到更高的意义源头上去,从而获得拯救或开悟。儒家绝对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至圣仁人,最高的境界,还是不会剪断家庭这条脐带。而且认为成为至圣,成为儒家最伟大的人物,恰恰是要回过头来反馈你的家庭关系,要光于前、誉于后,光宗耀祖。这都是一个圣人或者一个信仰儒家的人要做的事情。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什么封建宗法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政治或文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宗教形态、信仰的要求。儒家认为,我们所有的爱、真实的信仰、人生的最重要的意义源头,就在亲子关系,你失去这个源头就什么也没有了。儒教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儒教的人间生活化或者叫儒教的亲子源头性,这是其他宗教尤其是西方宗教不具有的。西方的宗教都是要求信仰者超出人间生活,进到一个所谓神圣的生活中,跟神、跟教会等联系起来。道教当然也有人间生活的特点,但是不如儒家强,儒家最重要的就是亲子源头性,亲子关系是一切伦理关系的源头,是一切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与东方自然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