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儒教的重建(2)

2014-06-19 01:27
导读:人生 意义的源头,是一切爱的源头。要从利亲,从爱你的亲人开始,这个是儒家的经典一再强调的。在儒家思想中,身体的、血缘的关系同时具有精神的
人生意义的源头,是一切爱的源头。要从利亲,从爱你的亲人开始,这个是儒家的经典一再强调的。在儒家思想中,身体的、血缘的关系同时具有精神的、道德的含义,甚至有宗教的含义。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你的身体并不属于你,是父母亲给的,你爱护你身体就是尽孝。儒家的这个特点特别强烈,它一上手,最根本的不是个人,已经是关系了,是我和父母亲的关系,我和我的子女的关系。不是我对我,也不是我对神的关系。这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重大的区别。最基本的生存单位是家庭,家庭是两性的结合,同时又是代际的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比如《易》的哲学特别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阴阳学说正好能对这个加以说明。道家也信阴阳,但是阴阳对儒家更有恰当的解释力,一阴一阳,一妻一夫,夫妻就是阴阳关系,由这个阴阳关系生出家庭。八卦就是一个家庭,乾是父,坤是母,然后是三男三女,一共八个。中国人认为,所有的伦理关系就发自这些家庭关系。宗教总有一些超越性的东西,教你不执着于眼前的物质利益,使你面对死亡、贫困,这是信仰宗教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但是儒家不是这样,儒家说这种精神上的超越就在这些关系里头。儒家思想的超越性和它对人生的巨大的安慰都来自这种关系。其他宗教都没有这个特点。

跟这个特点相关联的,与其他宗教相区别的,儒家没有广义的修道士,没有离开人世生活的修道团体。基督教有修道院,佛教有寺院,道教有道观,儒家没有。儒家还认为人的最大的美德是“孝”,这在其他宗教里也没有。中国的家庭是大家庭,是家族,而且这个家族还不光是现存的人,还包括族谱中的人,家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我个人觉得时间可能更重要。这么一个家庭现实存在,它一定是森林的。儒家既然重视的是人间关系,它相比于其他宗教好像有一个劣势,其他宗教的关系好像是不可能被败坏,起码是可以被理想化的。我跟神的关系,神永远是至善至美,无限地高于我。亲子关系可能出问题,家庭有时候不是意义的来源而是痛苦的来源,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愿意说一下,儒家的一个基本的看法,在自然的生存条件下(什么叫自然?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不是我们现在这种社会),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生存状态下,亲子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健康的。父母亲天然就爱子女。在我看来,这个源头还是“慈”,“慈”激发出“孝”。儒家没有百分之百的保险,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而且儒家有一个很重要的论证,我觉得这是隐含的一个论证,就是说其他宗教的人神关系不保险,表面上不会出问题。但谁来规定人神关系?一说到人神关系就是一个抽象的关系了,可以任由你重新解释和定义。比如说,教会把持了解释人神关系的权利,有的信徒就会不满意,所以后来新教从天主教里反叛出来。伊斯兰教解释人神关系和你基督教又很不一样,所以这个人神关系是可以被人打扮的,可以被重新解释,可以被操纵的。儒家的亲子关系,这个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变质的。起码在源头处,这个爱是纯真的,是真正的爱。你只有从这个源头出发才能知道什么是爱。除了这个之外,到哪儿找更真实的、不容被操纵的爱?一样爱的嘛,她也爱迎春。所以呢,除了亲子之外,我们还到哪儿去找真实的爱?儒家认为只有这个是最可相信的,而且是最经得住历史和各种变迁的考验的。在儒家看来,什么都可以变,只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如果这么理解儒家,重建儒教就有必要了。我们重建的儒教如果能突出这个特点,而不是突出什么教会、神的信仰、像康有为那样按西方的方式来重新打造一个儒教等,那么儒教就不会和其他的宗教发生正面的冲突。为什么还有必要成立儒教呢?中国自十九世纪后期以来,传统文化急剧衰败。尤其清王朝覆灭以后,再加上新文化运动,整个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罕见的奇观。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土壤已经非常瘠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重建儒教是必要的。因为儒家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游魂,没有一个人间的身体让它附着。没有以团体方式出现的儒教团体,这对儒家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没有活的儒家团体,谁都可以来冒充。反面来说,骂儒家的人可以把儒家妖魔化。我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有必要来重新建立儒教,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在我看来,儒教的成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蒋庆讲的那个下行路线,在民间,我们重新建立儒家的团体,使儒家的游魂有一个着落,然后再图发展。
    关于重建儒教的方式,我认为蒋庆讲的上行和下行路线都不够,还要有一个中行路线。上行路线在最近的将来行不通,因为我们现在整个的社会已经相当西方化了,而且我们整个国家和文化的走向在结构上是越来越全球化了。所谓的全球化就是西方化,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在这个局面下,让我们主导的意识形态或者政权的领导者把儒家立为国教,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育完全西方化了,通过科举来让儒家知识分子进入社会主流、政权主流,这条路已经堵死了。
    那么下行路线会不会起很大作用呢?我觉得也不行。下层路线很必要,建立起来之后,儒家能有一个基本的存在形态,但是这样很艰难。其他的宗教,几千年磨练出来,各有各的高招,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在民间获得大量的捐款、获得大量的信仰者,发挥功能。而儒家唯一强的就是教育。儒家教你读书作官。但教育这一条现在没有办法发挥功能。我提一个中行路线。就是比上行路线容易,但是比下行路线要更真实。具体说,中行路线就是在国家政策允许下,成立儒家文化特区,让一批愿意过这种生活的儒家志士一起进去住。这样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比如半个县的面积,重新复活一个儒家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形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和现在的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的主流发生正面冲突。 “一国两制”可以延续到文化上,提倡文化上的“一国多制”,我们可以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如果道教太弱了,我们可以建立道家文化保护区,我们还可以建立别的。儒家不能光靠一个在现代社会的孤零零的团体存在,它应该有生活来支持,就是我刚才说的家庭、家族结构,农耕为主,士农工商都有,以这么一个传统社会的形态来支持来保护儒家的文化。有了这个,儒家天然地就有了生命力。它的教育、政治、文化、技术各方面都会得到复活,而且还会得到复兴。我设想,假如成立这个特区,它就不应该是只用传统技术,它也可以吸收现代的绿色的技术。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与东方自然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