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上)(1)

2014-07-21 01:1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上)(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我们知道,爱情不仅是文学和 艺术 的永恒主题,也是 现代 科学 的重
我们知道,爱情不仅是文学和 艺术 的永恒主题,也是 现代 科学 的重要课题。今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爱情是幸福婚姻的基础。美国 社会 心 理学 家凯哈特(kephart)曾于20世纪的60、70和80年代分别以10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关于年轻人爱情-婚姻关系的调查。他要求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回答下列 问题 :“如果一位男性或女性具备你所期望的所有品质,但你不爱他,你是否仍然愿意和他结婚?”结果发现,人们对爱情的重视程度随着 时代 的推移而大幅提高,选择“不会”的男性从60年代的64.6%增至80年代的85.6%。女性的态度变化更大,从60年代24.3%剧增至80年代的84.9%。可见,爱情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对爱的渴求已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之一。 

       1.      作为一种关系的爱 

       先来看看社会学家是如何理解“爱”的。社会学把爱视为一种关系。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曾经对“关系”作出如下界定:"关系"意味着与另一个人的亲近而持久的情感维系。吉登斯使用“纯粹关系”一词来表述亲密关系。“纯粹关系”与性纯洁并不相干。他认为在恋情、婚姻等亲密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纯粹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 影响 。我们不会仅因为对方特别有钱,或者纯粹由于他或她特别有才干便和他呆在一起(当然这些东西本身或许就是魅力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建立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关系双方在建立关系时,没有外在因素在起作用,人们只是因为可以从与另一个人的紧密联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而且,只有在双方都对对方表示满意并在情感上有所收获时,亲密关系才能维持下去。从吉登斯对爱的理解中我们不难发现,爱实际上体现于两个特殊个体的互动过程中,或者说过程就是爱本身。离开了关系,爱便不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爱情。我们都深深的爱过,被爱过,也曾经失恋。可以说每个人在每一段关系中体验到的都是一种独特的爱情,我们很难把它抽象出来。因为离开了这段关系,便很难谈论爱。比方说同一个人曾经经历过几次不同的恋爱,显然,每一段爱对于他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象不同,爱的体验 自然 不同。对象不同感受便不同,这次可能你多爱一点,下次便可能他多爱一些,还有一次是双方都十分相爱。究竟哪一次才能算作爱情呢?我认为这些都属于爱。所以说爱只存在于具体的关系中。总之,爱意味着关系本身。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不过,也有部分社会学家把爱看成一种态度,一种有关人生的态度。德裔美国社会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并不是指与某个特殊的他者建立的一种关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爱上另一个人就意味着产生了一种思想,并且它一经形成,便十分稳固,很难改变。我们很难扑灭爱情的熊熊烈火。弗洛姆的这一观点非常接近于社会心理学对爱的理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ick Rubin)曾在1970年代给出一个关于爱的定义。他指出,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它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深层次的情感维系,不仅包含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而且还包括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的愿望等复杂的因素。当我们爱上另一个人时,常常会出现失眠、心跳等生理反应。在爱的时候,甚至每一个细胞都渗透着爱。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当我们爱着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生理上的觉醒。其次,在爱的时候,我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和爱人生活在一起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女性,她爱着的时候,总希望这一次能够一锤定终生。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等同于结婚愿望。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必定会产生和他待在一起,永远生活在一起的念头。曾经有科学家得出过这样一个实验结论,认为性爱的保鲜期只有18个月。超出18个月,情爱就会急速衰退。可是我们开始恋爱时,决不会预设期限,我只和你相处18个月,18个月一到便分手。如果真是这样想的话,那就可以断定你并未真正爱上对方,至多不过想玩一玩,或为了消遣消遣而已。我寂寞了,所以想找个人解闷,仅此而已。或者因为别人都有恋爱对象了,那我也得找一个,两个人呆在一起会很有面子的。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其实很多校园来恋情,动机都不是那么纯粹的,和吉登斯所说的“纯粹关系”相去甚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再来看看爱具体包括哪些 内容 ?鲁宾在对大学生的 研究 基础上提出了爱的三大主题,即(1)依恋、(2)关心和(3)信任及自我展露。在爱情关系中,存在一种强烈需要对方的感觉,即依恋感。它可以用“我难以想象没有     的生活”来表述。关心指对另一个人的关怀。当我们爱上他人时,会培养出一种洞察力,会发现爱人身上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优点。也就是说,我们对所爱的人怀有一种特殊的关心。 “关心”可以描述为“我几乎可以为    做任何事情”。在爱的时候,我们非常乐意奉献,“几乎可以为他干任何的事情”。爱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信任和自我展露。我们在爱的时候,很愿意相信爱人。而且乐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对方。有时甚至会把连自己独处时都无法面对的心理上的问题告诉对方,与他共同分担。不过,尽管自我展露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情感的表露 方法 ,但我认为,当我们真正爱上对方时,应该向对方敞开胸怀,而不应仅仅将自我展露看成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 

共8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解读(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