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价值

2014-08-31 01:40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试论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价值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文章以“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为基础


  摘要:文章以“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为基础,以“仁民爱物”的生态保护观为支撑,以“取物有节”的生态发展现为保障,较深入地揭示了儒家生态保护思想的先导性、睿智性和系统性。

  论文关键词:儒家;生态;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有节

  为实现人类生活的永久幸福而注重生态的平衡与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绿色主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儒家思想已关注到了此问题。与发展相伴随,儒家生态保护思想逐步实现了的演进链:即从“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核心的确立,到“仁民爱物”生态保护观的实施,再到“取物有节”生态发展观长效机制的保障。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

  “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通过赋予天以伦理道德的属性,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的统一。“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这里肯定了天和尧的同样伟大,并认为只有尧才能仿效天,因为尧是人类的最杰出的代表。蕴涵着人与天可以相通,即人与自然可以统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还通过对自我一生发展历程的自叙,进一步显示了这一思想。他说:“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论语)孔子对他七十年的坎坷人生道路作了,其中所包含的“天”或“天命”便是贯穿其一生思想和实践中的灵魂和宗旨。统观全局,“天命”一词在这里虽一偶见,但“知天命”却是孔子一生的追求。正如路德斌指出的“志于学”,‘而立’与‘不惑’,不过是“知天命”的准备阶段,而‘耳顺’和‘纵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也不外是‘知天命’之延伸。孔子年五十时,对天命还只是“知”,人与天命还被分为两部分,但在知天命之后,自然便是一个如何与之融合,以求达到最高境界的问题。很明显,对于“天命”由“知”至“耳顺”,“纵心所欲,不愈矩”,以至整个身心与“天命”合而为一,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所以当孔子七十时,其境界便升华,进入终极状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天命”(自然规律)之规矩,举手投足,无非天命流行;身心与天命契合无问,融合为一,无内外之分,无天人之别。这无疑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孟子从挖掘人的心灵,知晓人的本性,从而知晓天的本质,进而达到“天人合一”。

  易传·系辞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很显然,天道,地道是对人而言的。人道指的是法则,特别是伦理原则。可见,易传是把自然与人类社会视为一个真实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的。

  (<礼记·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共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脖,“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效特性云:“阴阳和而万物得。”这些都是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看作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运动。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道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说的是“天人合一”,就是“动而相益”。

上一篇: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